清代砚台能带出国吗?

苗慈苗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砚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祖国古代文化遗产之林里的一朵奇葩。清代砚台指1644年至1911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制作的各色砚台。

清初在制砚风格和制砚中心上沿袭明代遗风,制砚中心以广东和安徽歙县为中心。由于广东砚材产地丰富,易开采,石材本身石质和色泽的美观,雕刻时易于操作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表现性,所以制砚技术十分发达,制砚手工业行 业空前兴盛,砚台产量剧增。而歙砚石矿枯竭,砚工们只能把旧坑残料加工为小砚,并把歙石砚和端石砚相互混合仿造,因此歙砚的质量与明代晚期相比有所衰退。 清代上层社会的文人对砚的需求量大且要求精美,他们不但直接参与设计制作,还亲自动手刻制砚铭,使得所制之砚不仅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和工艺水平,在文化内涵上也更趋深厚,同时为当代研究古砚的源流和制作工艺留下更宝贵的实物资料,对清代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清康熙时的砚台在造型上多以随石施刻,略加雕琢为主,砚的整体风格古朴浑厚。砚体一般都较厚重较大,有的砚长近50厘米,宽40厘米以上。此时的砚仍因石易得而多用大片砚材施刻,追求制砚用材石质的完整,制作方法也讲究因材施艺,多以粗犷的手法来显示砚的整体气势。

清雍正年间制砚业已进入承上启下的兴盛时期,砚的造型逐步由前期的古朴浑厚转变为清新典雅,砚的整体风格也从粗犷趋向精细,砚体有厚重向轻巧薄转化。砚的造型在前朝的随型施刻上已逐渐有规矩器造型取代,如仿照古代商周鼎彝之式样制砚,甚至把文房器皿中笔舔、笔架、水盂以及其它山、水、鸟、兽的造型都可成为砚的形式了。砚台的装饰上也比前期更讲究,在雕刻工艺上还开创了以平雕、隐起和镂空结合的一派新工艺,如有的砚还在盖与面之间增设以透雕作装饰,既实用又美观。有的砚还雕有透雕山岳为砚堂,以云水为砚池。

乾隆时期为清代制砚繁荣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全国砚业中心——广州。这时期在广州专门从事砚台制作和专营买卖砚台者数以百计,由于砚价增值,砚工报酬增加,所以砚工对制砚工艺的积极性大增,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技艺精湛,造诣很深的砚工和艺人,使制砚技术得到空前的普遍发展。这一时期砚的制作达到了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刀法自然、精致细腻的新高度。砚在这一时期的装饰和工艺表现上可谓淋漓尽致、丰富多彩,砚体有的施以金丝工艺并配有紫檀、红木雕嵌金丝镶嵌砚盒。

嘉庆年间是清代制砚的中兴时期,制砚风格上以新巧精细为主,砚的装饰图案以花草为主,雕刻方法更广泛地采以浅浮雕及镂空透雕。此时还出现了以名人的诗意图做装饰图案的砚,使砚的文人情趣和文化内涵更为浓厚。道光年间制砚业逐渐衰落,但以田黄为原料制砚及田黄砚与端砚相互仿做,在这时期仍有很大的发展。

同冶、光绪年间制砚在延续道光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转机。这一时期有新仿松花石砚、易砚等出现,有少量的端砚采用细路坑石和麻子坑石所制,有相当部分的端砚是以宋坑和老坑石材为原料仿制宋坑和老坑砚。

清末由于战乱和朝代更迭,制砚逐渐萧条和衰退,这一时期制作的砚台以小砚为多,砚的造型趋于规整方正。砚的装饰工艺粗糙,有的砚还多用釉陶泥胎镶嵌作伪。砚的制作质量和工艺已江河日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