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裂隙是什么?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纹”和“绺”,今天再来说说翡翠中另一个常见的瑕疵——裂。 说到裂,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手机屏幕碎掉的那种细线状的裂痕吧,而如果在翡翠原石或者成品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则被称为裂纹。不过这种裂纹虽然看起来很像划伤,但实际是由内向外延伸的,属于原生裂(或称暗裂)。
还有一种由外向内挤压形成的裂纹则是外力裂(也叫横裂)。这些裂纹如果贯穿整个宝石,则导致宝石破碎,价值大跌; 如果只是部分破坏,可以在加工时被剔除,对价值的影响不大。但如果裂得深而宽,即便可以剔除,其工序也比较复杂,费用也不低。对于无裂或少裂的宝石,价格相应会更高一些。 除了两种常见裂痕以外,其实还有水裂、石纹等等,不过相比前两者,出现的概率相对要小很多。
那么为什么玉石会在形成的过程中出现裂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压力失衡或是受到外界影响使矿物发生破裂,之后经风化、侵蚀等内部或外部作用力重新结合,但最终未能完全愈合,从而留下了肉眼可见的疤痕。 一般来说,翡翠中的翠粒、翠筋就是由于内部结构被打破又重新聚合导致的,因此也是判断翡翠真假的重要特征之一。不过这类结构在翡翠形成后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但如果是外来因素导致了内部的断裂,如碰撞、腐蚀等等,则会留下新的痕迹,这也是辨别新老翡翠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