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新三花哪年出的?
1953年版第三套人民币,俗称“新三花”(币面图案中梅花为“古币”梅花,兰花为“剪影”梅花) 共发行了7个面额,分别是:1角、2角、5角、50角、1元、2元和5元; 此外还有1枚硬币:1分。 “新三花”的印制工艺相当复杂,成本高昂。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印制钞票时都采用双色套印或者双色胶印的方式,使钞票的防伪能力得以大大提高。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的人民银行就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应用于实钞印制之中。 在当时,我国尚无自行研发印钞设备的经验,只能向苏联老大哥求助。于是中国人民银行派遣工作人员前往苏联学习双面彩印技术,并将该技术命名为“2B瓦里安彩色印刷法”。这种方法用词源于俄语“Двойная Бумажная Печать”(双纸印刷)的第一个字母D和第二个字母B。之后,我国又自行研发了双色胶印技术。这两种方法一直是印制“新三花”的主要手段。
1964年6月,为了防止假币出现,人民银行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纸币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决定停止某一种面额的人民币流通,或者取消某种防伪特征,或者改变票面图案上的名称、符号等。……”由此,人民银行有了根据货币发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或调整钞票印刷方案的自主权,为今后人民币防伪技术的升级换代奠定了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