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扳指值钱吗?
古玩交易市场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扳指,有竹的、有玉的、有翡翠的、有玛瑙的等等。其中清朝的银扳指较多,不少收藏者都有,但对银扳指了解不多,知道它属于玩物,但是具体有何用处?在清代有何特点?是否值得收藏?有没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目前一般多少钱一个?升值空间有多少?心中都无底。下面谈一谈银扳指的基本情况。
扳指,又名班指、搬指。马鞍、韘(射箭时套在中指上扣弦用的扳指,即为“韘”)、雏月,古属“佩韘”之玉器。传统扳指器为古时射箭者拉弦用以保护中指的指环,后来才逐渐改为观赏佩戴之用。
扳指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商朝。据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出土了多件扳指器,有玉质、石质、骨质、青铜质,质地基本与商代玉器基本相同。西周时期出现绿松石和玛瑙质的扳指器。
清代是使用扳指的鼎盛时期。《清史稿·舆服志·冠服》“侍卫冠、补服、朝带、朝靴俱如文官例,惟貂帽加红绒球,用蟒袍者,带搬指、朝珠。”明确记述,清代扳指为亲王、王爷、贝子、贝勒、额驸、侍卫等贵族达官随身携带的饰物。当时亲王的扳指只能佩戴翡翠和玉石,而王公大臣的扳指只能佩戴用黄金制成。慈禧太后曾亲笔赐予庆亲王一枚翡翠扳指。皇帝出行时,随从佩戴的扳指上常有“御”字,称为“御用扳指”,如“御赐亮蓝玻璃扳指”、“御赐竹扳指”、“御制珐琅扳指”等扳指都是清代皇帝赏赐大臣的“至尊之物”。
清代的扳指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使用物品。如《八旗通志·礼服志》记:“天子八旗及诸王、贝勒、大臣皆佩弓矢,而以搬指束其弓弦也。”皇帝亲自“巡守”、“射猎”、“校比武艺”时,都要佩带扳指。二是装饰品和佩饰物,皇帝、王公和大臣平时佩戴的扳指,有的镶嵌红宝石等贵金属和宝石,有的雕刻有各种图案。作为佩饰物,扳指只能戴在装饰华贵的腰带上,表示尊贵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