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辉楷书作品?

慕容云琪慕容云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05年,何应辉先生以杜甫《登高》诗为文本所创作的8米巨幅楷书横卷,在第5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中荣获一等奖。杜甫诗在唐诗中历来有“诗史”之称,杜甫《登高》诗又是杜诗中“集大成”的名篇,诗人将自己的生世之悲、家国之忧、时局之慨熔炼于诗篇之中,使此诗成为集中展现老杜诗歌风格的代表作。此诗文本内容深沉忧郁,风格老辣苍茫,格律严谨。《登高》诗文内容与作者风格的完美结合使历代读者爱不释手,成为文人雅士书写不绝的绝佳题材,仅就楷书而言,就有苏轼、宋徽宗赵佶、鲜于枢、傅山、于右任、高二适等诸多名家的法书作品传世,可以说,《登高》诗的楷书创作是无法回避的命题。

何应辉楷书作品

楷书《登高》长卷共66行596字。以楷书书写长篇巨制,其创作上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楷书长篇行文与楷书作为单字的法书创作,是两种不同的书法表现形式,前者要求在楷书单字法度具备的基础上做到笔势贯通、气势通达,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不仅要以笔势(包括笔画的提按、连绵,笔断意连等)相贯穿,而且在气息上也要一气呵成,以畅达豪迈、雄强高古为审美取向,而在点画的书写上也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后者则更注重楷书的法度,以求字法结构的平正精准。何应辉先生在此件巨幅楷书长卷中,其用笔的畅达,结字的严谨,章法的通透,气息的豪迈,都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气韵高古。卷中字行虽以楷法为主,但仍杂糅了行书的笔法,字里行间,行气通畅,笔势矫健,笔力遒劲。其横卷以传统行卷形式,左右上、下两方留白,正文行文居中,每行列字数不作统一要求,每行字数少则三五字,多至十八字,在行文的段落之间不作停顿或明显处理,但因行文中字距的疏密变化,使段落之间自然形成层次。楷书《登高》长卷字法正大,以颜字为本,兼取欧、褚,结字宽博稳健而又姿态灵动,章法疏密揖让,气息畅达。观其用笔、结字及章法,可见其对传统经典的钻研极为透彻。在如此长篇巨制中,依然能保持书写时的心手相应,足见作者在技法上的游刃有余,作品中处处可见作者深厚的传统功力。

楷书《登高》长卷虽然是一幅以传统楷书为表现形式的作品,但从整体风格上而言,此作品依然保持着作者一贯的“阳刚沉雄”的风格。何应辉先生是一位书法创作的“守常创新”者,在其楷书创作中,他以唐代颜真卿楷书作为本家,深得颜楷堂正大美的书风和遒劲的笔力,其作品既有颜楷浑穆之气,又有清新之风。当然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颜楷的继承和发展,在他的楷书创作中还充分汲取了唐代欧阳询、褚遂良和其他诸多书家的用笔方法和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自家“大气畅然”的楷书风范。楷书《登高》长卷即是以颜真卿书风为主调,吸收其他楷书法度所创作而成。他并不是单纯的颜体“复古”者,作为一位当代的书法艺术家,他在继承传统经典书风的过程中始终将“书写性”放在第一位,将唐楷正大气象的字法与魏晋行书的笔法融合于一体,努力在楷书创作中探索笔画运动中笔速、方向、提按、空间等要素的辩证关系,从而在继承唐楷堂正法度的同时又不失魏晋书法的流美风神,使他的楷书既有雄强浑厚之风貌,又不失流畅活泼之神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