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琉璃天珠如何鉴别新老?
清代天珠,按烧制工艺分为单玻璃体和双玻璃体。双玻璃体天珠是在单玻璃体上以特殊工艺再次挂釉,挂釉的纹饰多为三眼、佛八宝及梵文等,这种天珠的制作工艺要比单玻璃体更复杂一些。
新仿的清代天珠,无论在造型、纹饰、挂釉和色斑上,很难模仿出老清代天珠年代感、厚重感、沧桑感的韵味来。鉴定清代天珠新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玻璃质老嫩度:清代天珠的玻璃体多为纯天然玻璃,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人工纯玻璃制作天珠。老珠由于年代久远,表面物质结构流失较多,玻璃体老道、光滑圆润、细腻油亮;新仿珠玻璃体偏嫩、较粗糙,其人工玻璃的成分在表面看得出来。
氧化、气泡分布:一般老珠表面氧化均匀,包浆厚实,呈腊质状或浅白色。由于年代久远,老珠气泡多在表面消失,残留在珠体中的气泡分布不集中,小而散,无规律。新珠的氧化度不够,包浆薄,有些仿珠为了掩盖玻璃体的成分,在珠体外面加一层封釉,这种珠子基本上无气泡。真正的新仿珠,由于使用的玻璃材质较差,在珠体中会有大、中、小不等的复杂气泡,且分布密度高,比较规律。
挂釉技术:老珠的挂釉技术在当时比较先进,挂釉与底釉结合紧密,有较强的附着力,纹饰图案逼真、层次清晰。新仿珠挂釉粗糙,有的纹饰、图案失真,在表面有露底处和起皮现象。
色斑形态:老珠的色斑色泽艳丽、分布无规律、形态多样,大部分色斑上都带有黑色毛乌(毛乌形成原因:玻璃体在表面与空气接触中氧化所致,是判断天珠新老的重要特征)。新仿珠的人为色斑,在表面分布没有规律,色泽暗淡、形态单一、没有毛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