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佩是如何佩戴的?
清代玉佩一般由顶戴、朝珠、朝带、革带、玉佩和玉刚卯构成。皇帝的顶戴,以纯红宝石为顶,用黄金铸成龙,以翡翠为花纹,用珍珠为边,冠后有燕尾。王公大臣的顶戴,用金、银制作,花纹和颜色有严格的规定。朝珠佩带在颈上,上面穿有108颗珠子,四颗较大的间隔珠和表示吉祥如意的“佛头”、“宝塔”、“纪念”。“纪念”下悬挂着“佛嘴”,“佛嘴”下缀有“玉玎珰”。
公侯玉带上的圆眼,用黄金凿成,边为平头。文职用白玉半圆形饰件,武职则为珊瑚、水晶、金银、犀角的饰件。革带上挂牙签,官员写字时用来挑毛笔;另挂刀或弓。
官员玉佩的样式是随官阶的高低而决定的。一品、二品的文官,在革带上挂金螭(chī)头带饰、玉鱼带饰。金螭头带饰以纯金制成;玉鱼带饰用真黑鱼大小的白玉(真黑鱼为乌鳢,即黑鱼)琢制。三品文官用全白玉鱼。四品文官用金螭头带饰、金鱼带饰。五品文官用全素金鱼带饰。六品、七品文官,用全素犀角带饰,或用犀角螭头、金鱼带饰。八品、九品文官,用全素金、银花犀角带饰。
一品武官用纯金作带饰,二品用镀金。三品用金螭头带饰,玉犀带饰。四、五品武官,用镀金螭头带饰。六、七品武官,用全素金镀花犀角带饰。八、九品武官,用全素银镀花犀角带饰。
清代玉佩中还有一种玉制的刚卯。刚卯是佩在革带旁的辟邪物,相传有避灾延寿之功效。玉刚卯的形制和大小与玉印相同,外作长方形,分二块。上面分别刻有28字:“正姓刚卯流金,安固人命,去袄(妖)凶,莫能逢,长保大福”和“比于上古,延鲁之,寿比桀石,缘德相应”。“卯”字下刻一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