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作品落英赏析?
《落英》取意于唐代崔涂的七律《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 闲草自青浑莫争。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 相逢犹恐不相亲。”
“水流花谢两无情”是说光阴荏苒,岁华易逝。无论人之离散,还是物之盛衰,都是无情的;“闲草自青浑莫争”一句承接上文,表现诗人在面对“水流花谢”这种无情之感时所产生的不可争执的无奈情绪。虽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豁达,但“人生得意”的日子毕竟是短暂和稀有的,更多地时间里,人们得面对“人生失意”的现实。诗人的“失意”使他在“人生失意须尽欢”之余,不得不去追求那“人生得闲须尽闲”的现实快乐;“明月好同三径夜”表现的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失意”时寻求的“人生得闲须尽闲”的现实快感,在月光融融、疏梅淡淡之深夜,与友人围炉对酒,话桑麻,侃人生,“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在难得的人生“有闲”之际,尽情品味生活的滋味;“绿杨宜作两家春”则表现出诗人面对“人生失意须尽欢”之余的达观心境。“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则更近一层地写出诗人的达观与开朗,以及人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纯的“知己”情结。在人生失意的日子里,能拥有至真至善至纯的“知己”的相守,已使诗人的失意达到了别样的圆满,更何况人生还有“人生得闲须尽闲”的真正有闲呢?“可独终身数相见, 相逢犹恐不相亲”一句更进一步地表达出诗人渴望“人生得闲须尽闲”的至真至善至纯的情结。
从《春夕》到《落英》,从崔涂到何家英,我们仿佛看到了两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相逢”,“相逢何草草,天末远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