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画有哪些作品?
在西方艺术史上,风景画从附庸于宗教画、肖像画,发展为主导性的和独立性的艺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社会生活、审美趣味、艺术趣味的嬗变及光色科学的萌芽,造就了西方最具有艺术成就的风景画。
西方美术史中第一幅独立风景画诞生于14世纪,是意大利画家贝尼尼尼在《圣哲罗姆的悔罪》中描绘的地中海沿岸景致。15世纪末,随着荷兰、英国的独立,产生了尼德兰、英国的风景画。16、17世纪意大利画家柯莱乔的《圣泽诺比亚的逃生》、法国风景画家克洛埃特的《阿斯普勒蒙特附近的山景》等,开始以描绘真实的地域风光为主。17、18世纪法国画家洛兰的《圣彼得捕鱼》、英国画家庚斯博罗的《市场上的羊群》、透纳的《贩奴船》,以优美、理想和诗意般的抒情描绘了自然,标志着西方风景画日趋走向完美。19世纪中叶,以“巴比松画派”、英国“拉斐尔前派”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和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捕捉光色瞬间印象为主的感觉主义风景画使西方风景画臻于艺术顶峰。
在中国画史上,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演变秩序中,山水画(即风景画)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16世纪明代中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把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推进到鼎盛阶段。17、18世纪,龚贤、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和邹一桂为代表的金陵八家、清六家以及恽寿平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集中国画大成与开端中西合璧画的阶段。
在中国油画的风景画中,20世纪40年代林风眠的风景画具有特殊地位。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张晓刚的《大家庭》、王广义的《大批判》等油画作品,为中国油画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