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书法的欣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视、听、思”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 (一)观看(视觉) “观”有观赏和观察两层含义。在书法艺术欣赏过程中对书法作品进行直观印象上的鉴赏被称为“观赏”;通过书写者、作品、时间空间等具体因素所传达给人的内在信息称为“观察”[1]6-7。因此,在书法欣赏的第一个阶段中,我们首先需要从静态的角度来观察作者的基本状况及其作品的形体特征。
第一,看作者基本情况,如作者的姓名、朝代、流派等,这些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内在的涵义,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第二,看作品内容,内容一般包括作者书写的主题、书体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在书写主题上,有的书法作品直接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了一种社会现实,而另外一些则往往借物抒情或托古言志。如果我们将这两类作品放在一起去作比较的话,那么就能够明显地感知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前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后者的审美价值似乎更高些。第三,看字法,即在书写中对于点画、用笔、结体等方面的观察。这个部分的“观察”主要是指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点画、结体的字形特点以及与章法布局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四,看风格,主要包括作品的字体形态以及运笔方法两个方面,它们体现了作品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 第五,看神采,即书写者所具有的个性气质及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气韵。 第六,看结构,它是汉字造型的基础要素之一,同时也决定着文字的可读性和美感度。
第七,看气势,指的是整个作品的气势,而不是只指其中个别的字,而是要求整体要有一种连贯流畅、一气呵成的感觉。
第八,看墨色,不同的墨色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文字韵味,而且也能体现出作者的不同心境。
(二)听觉 这里的听觉不是指用耳朵去听声音,而是指人们将听到的声音进行再加工而产生的联想过程及心理感受。 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听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够调动起我们的情绪;二是增强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力度;三是为我们提供另一种视角,从而加深对我们已经掌握信息的记忆程度[2]80. 比如当你听到《高山流水》这首乐曲时便会联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情节,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思考 从“思”这个角度来看,它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关于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和推测,另一个则是关于作品本身内涵的理解。所以,在这一阶段当中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书法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去体会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并进而提高自己鉴赏水平[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