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是书法家吗?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1],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尽得笔法之精华,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书法风格,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誉为“颜筋柳骨”。
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祭伯父文》《争座位帖》等,其中《颜氏家庙碑》被评价为“天下第二行书”[2],《祭侄文稿》则被赞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为人正直,严于律己,敢言直谏,不阿附权贵,人皆敬重。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率军维护地方治安抗叛,被任命为宪州刺史,后迁升为卫尉卿。玄宗驾崩后,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起兵反抗安禄山,被授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唐肃宗即位初期,颜真卿被拜为御史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因劝唐肃宗避开元帝庙而惹怒李亨,被流放随州;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被征召还京复任吏部尚书。 此后,他先后担任河北招讨使、御史大夫,被任命为左仆射,加封鲁郡公。唐上元二年(761年),颜真卿去世,终年七十七岁[3][4]。
颜真卿去世后,被追赠司徒、太师、国公,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