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几种书法?

暴桂敏暴桂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沧海”二字,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在《康熙字典》中查得该字的写法有四种: 【子集上】【一画】·【康熙笔画:2 ·简体笔画:2】 ·【页码】:1378 五笔86&98:FFY 仓颉:M,UniCode:U+304E, 四角号码:40104 郑码:BYI,GBK:BFBF

1、繁体(楷书)——康熙御笔 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次序为第1378页(页数不含封面和封底),共收录5个义项;其中有两个义项与“沧”字相通: (1)、谓大海波涛起伏。 (2)、水青而深,亦指海岸附近的咸水湖。 (3)、沧桑,沧海桑田的简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此楷书的“沧海”二字,出自康熙皇帝的钦定之书《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的第1378页。

2、行楷(行书)——乾隆御笔 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顺序为第209页(页数不含封面及封底),共收录4个义项;其中有一个义项与“沧”字相同: (1)、海水苍色也。 从水从蒼省。 “滄”字下注“蒼省聲”。 (2)、喻世事变迁。 (3)、滄桑,見滄字註解。 (4)、滄洲,謂滄海的邊岸。後以為隱者所居之地。 此行楷的“沧海”二字,出自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康熙字典》。

3、草书(章草)——唐玄宗御笔 此章草版本的“沧海”两个字的出处不详,根据字形推测,年代当在秦朝至西晋之前。

4、草书(今草)——王羲之御笔 王羲之的传世墨宝很多,但“沧海”两字未见于今草字体之中。 附二:关于“康熙御笔”的几个故事 一、御制匾额 据说当年,康熙来承德避暑山庄时,见外城正门无匾,便问道:“此处为何没有‘山河圣清’四字?" 承德地方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原来,这四字是明朝皇帝题写的,但自明末农民起义军入关后,山海关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毁,所以这“山河圣清”的匾就再也挂不上了…… 这时,一位太监悄悄凑到康熙面前说:“皇上别生气!咱可以再写嘛!”于是康熙提笔写了这四个大字。 但承德地方官吏认为“圣”字上面多了一点,不合规矩,不敢用,康熙却说:“朕写的是‘御笔’,不是‘圣笔’。”“御笔”就是皇帝亲自写的字啊,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哪!地方官立即把“御笔”悬挂起来。

二、御制对联 据记载,有一年过年的时候,雍正帝在乾清宫内悬出一副对联: 福自来兮寿自永 天下安兮心中乐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只要有福,就会长寿;国家安定,人就会心满意足欢乐无穷。其实这是暗讽八爷集团,因为八爷党处处找麻烦,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

三、御赐碑文 相传,雍正登基不久,便为自己修建了泰陵。但雍正觉得这座陵园过于简陋,于是便下令重修,并请其父皇康熙御赐碑文。可就在此时,一个名叫朱珪的官员却上了一道奏折,称重修泰陵劳民伤财,不妥,并提出建议,在现在泰陵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地宫即可。雍正阅后大悦,立刻下旨,让朱珪担任自己的老师,并为泰陵撰写碑文。

四、御赐匾额 据说,嘉庆继位以后,有一次去东陵视察工作。当他来到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前时,发现这里除了神道和石像生以外,什么建筑也没有。这让嘉庆很是气愤。要知道,当时慈禧太后可是大权在握,专权的很呐,就连道光老儿都不放在眼里呢。如果她在这里建陵建得这么寒碜的话,那其他大臣们的陵寝不得都效仿吗?于是嘉庆命人拆掉一切,然后重新选址,另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定东陵。

优质答主

谢邀,题主说的应该是“海派”吧! 这个问题我去年就答过,只是当时没上图(▼▽▼) 海派的创始人是包世臣和邓石如。二人都是清代的大家,在碑学兴起的时代贡献最大。他们二人都擅长隶书、草书,但个人风格是不一样的。

比如邓石如的篆书以方笔为主,线条比较瘦且刚劲有力;而包世臣的行草则偏于圆润流畅一些。他俩的作品流传很多,都很有代表性。

这里放一张我在网上找到的一幅作品的图片,不是我的,这是邓石如的一个弟子写的《临石门颂》 另外再补充一点关于海派的东西:除了包世臣和邓石如外,还有一位叫张熊的人也是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善草书,也精于隶书。他的代表作有《临古木幽兰》等. 我现在正在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希望这些能帮到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