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为什么?

徐离浩韵徐离浩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展开来谈,可以从黄书、苏书、颜书的审美发展史来谈一谈(个人看法) 先讲苏轼的 苏轼一生经历了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自然”的意境,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上 从他的《黄州寒食诗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书法上的追求是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是他晚年时对书法的最高评价——“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可以传不如不作”。

而他的儿子苏子由也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先公作字,欲如白乐天诗云‘无心美恶得天真’,此语尽善矣;若使之求似则失之远甚,故曰不可不求似耳。”(出自苏辙《东坡先生和靖塔记》)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苏轼在追求的是一种天真的意境而不是去模仿古人的字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苏轼的行书中会有一种流动感的原因——这是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 而对于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从元代赵孟頫所追求的“以意造境”“笔笔如行云流水”到明代文征明的“以意为之”——都可以看到苏轼对他的影响。 下面再讲讲颜真卿 颜鲁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必多说吧,可以说他是开创了“尚法”时代的第一人 但为什么说他的追求是“不自由”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在他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大量重复的字形结构,比如他常常会在一卷作品中用到很多个“之”或者“乎”这样的字 二则是他的作品在章法上的固定化——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墨猪” “墨猪”这个概念是由清代的包世臣提出的 他认为在颜真卿的作品中有很多笔画都是没有粗细变化的,而这些笔画看上去就像是“墨猪”一般 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不自由”的原因之一 三就是他的结体过于刻板——虽然这一点在现代看来是一个优点,但是在古时候人们更追求的是一种变化而非统一 所以这也导致了他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太大的认同度 最后说黄氏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米芾对他所作的评价——“黄庭坚写字不及苏子瞻远甚,亦如其为人——虽不大见胜处,而绝无一言非笑苏者”(摘自《书画史》) 再看看清代方苞的评价——“其学晋人书,至与山谷同,然皆不免于俗气” (摘自《复节庵论书》) 我觉得这两人的评价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了

优质答主

“书无古今法,惟以字之正不在形之偏”(《论书》) 这是黄庭坚对苏轼评价他的诗句的回应。 在当时的文人中,东坡先生是最有风骨、最自由奔放的诗人。他写的诗不拘一格,甚至可以说是不经意间的率性而书。但是他对写诗却非常严谨,每作一首都要反复推敲,力求字字合乎平仄规律。因此后人多认为他的诗和文是风格不一的诗。

但看他的作品,可以发现其诗歌的风格与文章的风貌是一致的;再观苏黄二人的书法作品,也能发现他们的诗文和行草也是一致的。由此可知道二人确实在艺术上是相通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