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冰晴底好吗?
“冰晴底”应该是行业内的概念,不是珠宝鉴定里的评估项目; 类似的,“糯种”也是行业概念,在证书中不会出现。 因为翡翠鉴定里对“种”只能有相对直观的描述,如: “透明度高”、“不透明”或“半透明”——没有绝对的说法(可能受光源影响),而“透明”和“半透明”其实已经包含“净度”的概念了。 而“冰种”一般是指透明度高的,颜色淡的,质地细腻的糯种。所以,如果只按行业定义,“冰种”其实是属于“糯种”的一个档次。 不过,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商家为了突出自己东西的“种水”好,会用“冰种”来形容自己的翡翠。这也是符合消费者认知的——毕竟大家买回来是要当装饰品的,种不好看起来就不干净,那还不如去买水晶等矿物。这种行业叫法也为大家所默认接受并普及开来。 但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种好的翡翠不一定价格就高!
比如说,一块老坑玻璃种阳绿色翡翠,如果切成薄片做成项链挂件,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一定比得上一块同样老坑玻璃种无色的翡翠珠子串起来的手链。原因就是前面的“冰种”和后面的“糯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冰晴底”和“晴底”。 从字面上理解,“冰”就是冷的、透明的,那“冰种”自然就是透明度很高,无色或少色。这样的种水,做成首饰后虽然看着清爽干净,却往往少了灵气。比如下面这样: 而这种“冰种”往往价格又不算太昂贵,所以在一些商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挂坠,晶莹剔透,看着很漂亮。当然,这些挂坠的材料可能都是便宜货,也就是商业等级,而真正的冰种首饰,那可都是收藏级的。 再来看下面这种,底色略黄,有点像糯米糊的感觉,这叫“糯种”。
而“糯种”分“糯”和“种”两部分。“糯”的意思就是指细腻,而“种”仍然是说透明度。所以,“糯种”就是说这种翡翠看上去很细腻,透明度也好,只是缺少点灵性。 当然也可以这么记:种满不够冰,冰糯又不同,有些商家会把这两个词弄混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