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书法何成?

韩逸玮韩逸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纠正一下,是“河出图”而非“洛出书” 洛阳出书的说法出自《汉书·食货志》,而关于其真实性一直备受诟病。如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指出:“此语本刘歆《新论·辨惑篇》,其文曰:‘汉初,雒阳东宫阙中发现写有图书的玉版(即龟甲或兽骨),周公吐哺(吃不下饭的样子)、天下归心的图象由此而出。’按此事不可信……然则所谓洛出书者又安在哉?”近代学者钱玄同等亦持否定意见(见《三曹年寿》)。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事实还是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说,都应以“河图”“洛书”作为起源。 但是现在的人说起伏羲和龙马负图的事,总是拿这两件不相干的事情相混淆,实在是一种误认。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四),这是我国古老的宇宙起源神话之一:传说远古时期,盘古临死前身躯化成日月山川等自然万物,血液汇成江河湖海;他的呼吸化为风、声音化为雷等等。由于他是用肩膀仰著天,双脚撑着地,所以太阳挂在东边,月亮悬在西方;天空高高在上,大地卑卑下居;天每天上升一丈地,地每天下沉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浩瀚无际的天空,坚实厚广的大地以及辽阔无垠的大海。 据《竹书纪年》载:黄帝十五年“龙马负图出于河流之中。”《周易·系辞传》也有“河出图,洛出书”一说。其实这两句话所指的是两件事物:龙马即是传说中的瑞兽,体似龙形而无足,通身黄斑黑点交错分布,犹如花纹;河,指黄河;图,指图画;洛,指洛水,即今之洛河;书,指文字。

古人认为这种马不是一般的马,而是有神性的祥瑞之马。因它常负图出现于黄河中流而得名龙马。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得图于河。这实际上是古人对于黄河水怪及图纹的一种美好想象与神化。 在古代传说中,“洛出书”也有一段故事。《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了周朝鲁国大夫公孙昭子的话,“成公九年:‘昔武王克商而作《武》《颂》二篇。又修旧律,作出《康诰》《酒诰》《梓材》以诏文王。’昭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唯周公之德可以为法,故偃问于公子朝:“何以法周公?”朝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这里说的“洛出书”是指周王在周公旦的主持下,依据前代典籍,重新修订法律,制定礼仪制度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的历史事件。这些礼仪规范的文献被整理为《尚书》中的《洛诰》一篇,记录了对周公东巡祭祀周公庙的情形及其对周公遗产的继承过程。

优质答主

谢邀 学书之初,我老师就说“碑学”(指北碑)是正途;到了今天我觉得此话依然正确。 “北朝”风格在唐代仍然延续发展着,而宋代的书风其实也继承了唐、宋之风格,从苏轼开始到黄庭坚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个人对苏黄的喜爱,所以觉得他们的字是最好的,但不代表就一定是最能代表传统风格的字体或笔法。 如果真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书风的话那就是——“平稳”和“内敛”——虽然也有狂放的,比如米芾、蔡京等人,但我认为他们只是在一个平面上做了一点微小的调整而已(比如用侧锋笔的笔画加粗了些许,或者行草中偶尔用一点今人的连笔方法),并没有把这种风格给带偏。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时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