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什么书法?
《沁园春·雪》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作的一首雄浑之词,为作者20世纪40年代初在陕北清涧城题壁之作。 其创作背景大致是这样的:1936年2月,毛泽东带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一带时曾作此词。当时正值暮冬时节,北方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冰封万里。而毛泽东于这冰封万里的景色之中却看出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致来——这是“北国风光”中的一幅壮丽画卷;而在这一番壮丽的景象中则又透露出一股豪情壮志——这又是“春风斗烈”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象征。
这首七言律诗(或七言绝句)全篇无一字一句提及“雪”但通篇却又处处写的是“雪”——这就是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因此,此词当算是“以景语入情语”的代表作了! 再来看这首作品的艺术成就吧:
首先看结构 :上片写景(北国风光),下片抒情(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其次看布局:分两层来写;第三看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所体现出的审美观 :由景及人再由人及物并由此出发再联想到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之人进而推而广之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四看用典 :只出现一次且用的恰到好处(惜秦皇汉武等);第五看意象选择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第六看语言风格 :豪迈奔放又不失典雅含蓄. 所以综上所述可知:这种体裁形式的词应该属于古体词而非现代诗!那么它的书写格式也就可想而知了:上下阕各以七个字为上阙以七言为主而下阕则以五言为主。另外由于该词属古体诗词故押韵也不像今天这样严格而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情况而定!最后说一下这个沁园春吧,实际上它就是古代一种大型宴会名称罢了没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