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型书法怎么写?

余静懿余静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扇面”的书写方式,从形式上分有折扇与团扇两种;而内容则丰富多彩,或文人墨客信手拈来的诗文佳句,或书画家精心构思的画作,或是书法家书写的经典法帖…… 下面将为您呈现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都出自当代书坛名家之手,如刘正魁、李松岩、胡紫桂等老师,他们所选择的题材各不同,但风格却出奇的一致——皆以大草见长!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中的极致,是极富艺术张力的书体之一,历代以来,能将其书写出来并达到一定高度的书法家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在欣赏这些老师的扇面书作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笔墨之妙处,更能体会出他们在创作中那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一、胡紫桂《古诗二首》 释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点评: 这幅作品为七言绝句。在章法上,两首诗一字隔行排列,既显得错落有致又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且每行的字大小也各不相同,使得整体的布局看上去十分灵动。 在笔法方面,作者以中锋行笔为主,线条流畅,富有弹性。同时,还兼用了侧锋、藏露等方法,以增加其变化性,使笔画更显生动灵活。 最后,再辅以适当的夸张变形的处理,使得整幅作品显得更加潇洒自如,极具观赏价值。 总之,这是一幅非常不错的扇面作品呀~

二、曹元伟《苏轼〈赤壁怀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呜呼! 今夕是何年? 乃有此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又何必羡夫水月 而欲求之哉?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点评: 苏东坡的这首词相信大家都熟悉吧?被毛主席誉为“千古豪放之首”。曹元伟先生将这首诗写在圆形的扇面上,看似随意实则用心良苦,他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首先圆形符合扇子的传统造型,其次上下左右四边留白,可以更好地体现扇面的空间感,最重要的是,圆形给人感觉更有包容性和完整性,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苏东坡词中所蕴含的那种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啦~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美就完事了^_^

三、韩志斌《陶渊明》 点评: 以米芾“集古”之法取法王羲之圣教序,用笔灵动,结体疏朗而又紧凑,整篇作品看上去非常协调。另外,由于作者采用了米氏散乱的方法来书写,所以整幅作品看上去更加随意自然。

结语: 以上这三位老师都是当代书坛的名家大家,他们的作品也都称得上是精品力作了,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到他们的官方平台去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精彩佳作哦~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跟你们说呢,那就是这些作品的尺寸都在16寸左右,特别适合用来送朋友或者作为装饰画挂在家里哦~

优质答主

这个字写的确实不好看,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 首先字的结构不对,右边的偏旁部首太大。而且左右两边都没有留白。 这个字其实是有行间距的,所以需要留一些空位来让上下两个部分有一个空间距离。

其次字体大小比例也不协调,右边大的偏旁应该要再小一点,左边的笔画适当加粗一下就好了。这样看起来就协调多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