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癣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癣”,其实是翡翠内部的一种黑色或者暗黑色的斑块、条带或云雾状物。这种物质主要是由翡翠内部铁元素氧化形成的硬玉矿物,其颜色从黑到灰都有;形状有斑块、条带等。 一般说来,翡翠内部的癣都是不规整、杂乱无章分布的片状或条带状黑色或者暗黑色物质,看起来比较分散,但有时候也会相互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片或者几片黑色区域。而且这些黑色斑块通常都比较厚,有的甚至能达到数米,非常影响美观和品质。
那么,为什么翡翠会有这个所谓的“癣”呢? 其实在翡翠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含铁量较高的硬玉矿物的颗粒,会因为含铁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绿色的硬玉矿粒会含有较多的铬离子,呈绿色;褐色的硬玉矿粒主要含铁离子,呈褐色;而黑色的硬玉矿粒就主要含铁离子了。所以,当翡翠内部存在含铁量较高,颜色较深的硬玉矿物聚集成块或者成带时,就会给人一种黑色或者褐色斑块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癣”。 这是一种天然的翡翠瑕疵,是翡翠在生成过程中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所致,是不可控且难以避免的。因此,翡翠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癣”。只不过有些比较明显,有些比较隐密罢了而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癣”都代表不好的意义——“癣”虽然会影响翡翠的品质和价值,但其影响程度却与“癣”的类型以及“癣”所在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如果是黑色的“癣”,往往说明其硬玉矿物含量比较高,硬度也比较大,容易形成“石花”“石脑”等不良结构,从而导致翡翠的结构松散,质地较差;但对于浅色“癣”来说则恰恰相反(即褐红色的“癣”),因为其硬玉矿物含量不高,反而更容易种水通透,质地较好。 所以说,如果是一块品相很好的翡翠上有大面积的深色“癣”的话,那肯定是要减分不少的;但如果只是有一小块浅色的“癣”,那就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假翡,假翡中的“癣”一般都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不仅没价值,而且还对人体有害;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好才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