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翡翠是怎么形成的?
“天然”二字,在珠宝行业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更改而存在的材料才能被称为是天然的;反之,则被称之为是人工改过的(注:某些情况下,人工改变是为了提升品质) 同样地,翡翠也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天然的翡翠还有“野生”、“山料”的说法! 这就要从翡翠的形成原因说起了: 在地球的历史中,有过大量的火山活动,其中有一些就出现在了缅甸等地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许多低等的矿石都转变成了珍贵的宝玉石……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熟悉的和田玉与翡翠。
目前来说,我们对于翡翠形成过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只能总结出以下几点:1.翡翠的主要产地为缅甸;2.翡翠是在低温高玉压力的环境下形成的;3.翡翠的主要生成环境为岩浆熔融体或热液之中;4.翡翠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 从以上可知,翡翠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低温高压的环境,二是硬玉为主体的矿物质组合。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区才会产生翡翠的原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山水料”——它们大多都是在自然界生成的,但并不都是自然形成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自然的,什么又是非的自然吧~
按照上述的定义来看的话,真正的“天然”翡翠是指在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产物,即大自然生成的东西叫天然,而后期的人工改造部分应该称为“优化处理”! 而这里的“自然”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没受到过外界影响的意思:像是在矿床内自然开采出来的翡翠原石,或者是在野外被雨水冲刷而成的翡翠籽料,这些翡翠的原石都可以统称为“天然翡翠原石”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太过抽象,那么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看看,什么样的翡翠才叫人工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人工”并不是指“假货”! 就像是大品牌卖的高价品不等于假货一样,就算是一些商家将未经过处理的翡翠原石切割成块后进行出售,也不能够说明他们售卖的就是假石头!
这是因为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之外,还有一种名为“人工改”的情况存在:当一些翡翠在经过切、磨之后出现了一些缺陷时,人们就会选择用一些化学剂来对翡翠进行重新优化,使其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对于这种经过了二次加工的产品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用火烧啦~如果你发现你的翡翠在被点燃后会有烧焦的味道并且变得发暗,那么它肯定就是被优化过了的了!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用来鉴定已知的翡翠品种哦~如果小伙伴们想要自己鉴别一下自己的宝贝是不是真的天然无公害的话建议还是找专业的机构帮忙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