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种类?
关于翡翠的定义,国家珠宝行业标准中并未做出明确定义,因此我们只能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去分析推测它,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翡翠的认定基本可归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种水说 “一种水”是行内人对翡翠的通俗叫法,通常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 翡翠有“种”之分,是指其结构粗细、透明度高低的差异。业内一般用“地”来比喻它的“种”,而所谓的“水头”就是指透明度的意思,因此,翡翠的“种”也被称为“种水”或“地水”。 常见的说法有: 种指翡翠矿物晶体颗粒的大小及其排列方式;水即透明度和光泽度;“种”和“水”合称“种水”。 种分老、新两种含义: 老种色正、底色明净; 新种则色淡、底灰。 种按透明度从高到低可分为玻璃种、冰种、油种等若干级别,不同级别的翡翠其价值相差甚远。
(二)颜色说 在对翡翠进行分类时,人们常以颜色作为首要参考因素之一,将翡翠分为无色、白色、浅色系列以及绿色、蓝色、紫色等系列,再根据各颜色特征的不同将其进一步细分成很多种类型。 关于颜色的分级标准尚未出台,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香港珠宝玉石鉴定专家周思聪先生提出的分级概念体系。她按照颜色的浓淡程度、均匀程度将翡翠归纳出五种不同的等级: 其中,翡翠中除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统称为无色系,包括红翡、黄翡、紫罗兰、晴底、墨翠等各种色泽,这些无色系翡翠可以单独成为一类,亦可混合形成新的色调。 无色系翡翠的颜色饱和度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在翡翠行业中并不具备较高的价格优势。
(三)质地说 以翡翠内部的结构特征为主要划分依据的是地质学中的“翡翠”定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 由硬玉岩经外力作用部分破碎,并遭受高温高压变质后形成的翡翠,其质地细腻坚韧,具有玻璃至油脂光泽,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断口处可见到光滑的玻璃光泽反射,折射率约1.66左右,重密度约3.25g/cm^3。 我国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2003)中没有明确列出有关“翡翠结构构造”这一项目的具体描述,而是通过引用国际上的专业名词,较为模糊地将这种翡翠界定为“致密块状晶粒集合体及隐晶质变晶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