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晶体?
在自然界中,翡翠的原始状态是矿石,其晶体就是由无数排列有序的矿物晶粒组成,这些具有不同形态、大小和颜色的矿物颗粒相互镶嵌在一起,就构成了翡翠的结构特征——纤维状结构或变斑状结构。
从肉眼观察的角度来看,由于翡翠是由不同颜色的细小矿物晶体组合而成,因此当一块翡翠原石被挖出来后,我们便可以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到色彩深浅不一的变化,例如一条粗大的绿色条纹贯穿整个块体时,若我们从上方进行切割,那么这条绿色的条纹就会呈现出从左到右越来越绿,再从右到左又逐渐变黑的颜色变化;反之,当我们从下方进行切割的时候,则可以看到相反的情况发生,这样我们在肉眼下就可以明显的看到翠体和黑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线了。 而当两块形状接近的翡翠原石被切开之后,我们会注意到它们的颜色、种水和透明度都几乎完全一样,然而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发现在其中的一小块区域会出现色差的现象(如图),这其实就是由于这块区域的矿物晶体排列方向与整块翡翠原石的大致排列方向的差异造成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借助翡翠的原石来鉴定它的质量高低。 当然,除了颜色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能影响翡翠的品质和价值比如质地(即透明度情况)、净度以及形状等等都会对翡翠的价格产生影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不妨买上一块原石回家自行琢磨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