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通宝价值多少?
会昌,即南唐末代皇帝李璟的年号(公元943—957年在位)。南唐朝皇以“昌”为号者还有李亨(921-928在位)、李晔(899-903在位)父子及女皇帝李妹。但以“会昌”为号的,只有李璟一人而已。 会昌年间,由于江南自晚唐以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造成钱荒,因此于公元949年开始铸造“会昌通宝”大钱。该钱径约3.6厘米,重9.2克;文曰“会昌通宝”,楷书直读;钱背有星、月纹,并有“宝文”或“广穿”等印记。 据记载,当时所铸之钱,文曰“会昌通宝”者凡五品,另有“会昌元宝”“会昌重宝”等,但未见实物发掘。
目前所见最早的“会昌通宝”是南宋内府的旧钱,现藏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其次为日本泉友泉汇馆所收藏的一批,再者为台湾所出现的几枚。国内最早的一首“会昌通宝”钱,见于北京图书馆所著《中国古钱币图谱》一书,此书所附照片模糊不清,难以细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有一枚“会昌通宝”小平钱,系清乾隆帝御题诗钦定名称之品。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也出土过数枚“会昌通宝”小样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钱币学家张炯伯在研究南唐钱币时,曾经引用过日本学者所著《古钱大观》一书的观点,认为南唐所铸“永通万国”铜钱,系仿照隋朝所发行的“五铢”而铸,并说“南唐永通五铢之制,颇与隋炀帝大业年间所铸之五铢相同。”实际上,永通万国和会昌通宝的版式极为相似,说明二者应该是同一年号的钱币。
另据载,五代十国中,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为“光启”,后蜀孟知祥的年号为“明德”,吴越王的年号为“天福”。这三个年号也见诸于考古发现。
五代十国的年号钱基本上保留了唐代“元和”以后的惯例。而到了宋代,情况有了变化,宋太祖开国伊始,即宣布废除历代王朝沿用已久的以年号纪钱的制度,改为年号加谥号纪钱,如“太平兴国”,“雍熙北伐”等等,这种纪钱方式一直延续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