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翎管是什么?

柳青赋柳青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朝时,文官朝服戴的帽子上有一个用来插羽毛做装饰的物件叫作“乌纱翎管”,俗称“帽子官”。它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作为武官所戴头盔上的饰物存在,宋代开始向文人学士普及推广开来,到了明清两代便成了文官的标配——从二品到九品的文官都要佩戴乌纱翎管以示身份等级,而且越往后越精致讲究(图一)。 清代的乌纱翎管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帽顶与翎杆组成。其中,帽顶的造型大致有两种,一种像宝珠状,称为“佛头式”;另一种为象鼻形或圆柱形,称“象管式”(图二)。而翎杆则因翎毛种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造型——公羽(又称“正羽”、“正翎”)多为三叉形、六叉形,而鸡冠状的雉羽(又称“尾翎”)常采用竹节形翎杆。

为了凸显使用者的地位及身份,在乌纱翎管的材质上,官员们也是各显神通,大耍花招。据《清稗类钞》记载道:“内廷制御用乌纱翎管,以宝石为顶,纯以黄金为管……外廷大臣之顶用红宝石者皆仿此。然其质则有黄金、金镀银、银三等之别也。”也就是说,一般人的乌纱翎管多用金银制成,只有皇帝及其近臣才有资格用宝石来装饰自己的翎管——所以能拥有这样一款用宝石制成的翎管者,都是皇帝的亲信重臣了! 从目前存世的文物来看,最经典的乌纱翎管莫过于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制成的碧玉如意式翎管,其造型为如意云头式,上部为圆雕如意云头纹,下部为椭圆形管身,顶部嵌青玉珠一颗,下衔珊瑚坠,整体工艺精巧,纹饰典雅华丽(图三)。如今,这件作品已被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是清代皇家御用品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除了故宫以外,北京其他几家博物馆也都有藏品展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参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乌纱翎管大多用于彰显身份,所以自咸丰年间以后便渐渐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更便于收纳也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翡翠管子。于是乎,我们今日所说的翡翠翎管便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产物。

师千脐师千脐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外行,不过既然题主问了那就说说吧 1.“翠”是绿色的意思 2.“翡”和“翡色”在描述宝石的时候是个多义词(这个词的本意不是绿色),表示颜色为红色的,有红棕色、橘黄色等 3.现在网络上很多所谓的专业文章都会把这两个字用错,所以如果以后看到这些名词的话建议还是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者错误表述 4.绿翡和黄翡在玉石界其实是很常见的两种颜色的玉,只不过因为现在很多人对于黄翡的印象就是“鸡油黄”“蛋黄冻”这种比较黄的玉种,而忽略了以前人们普遍认知的黄色调,所以现在看到有人拿着那种很黄的玉来告诉你这是黄翡也会觉得很奇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