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几品官戴翡翠朝珠?
清朝官员的官服主要依据年龄、爵位等不同而不同,其中颜色上按“九品十八级”划分,从顶冠到服饰各有不同。其中,顶戴又称冠顶,是清朝官员帽子上一块用于表示身份和地位的物品(文官为纱帽,武官为盔帽)。 清朝有顶戴分36阶的说法。据《清史稿·舆服三》记载"文官一品至九品,武职一品至九品以及文武杂职,其顶用珊瑚,琉璃,鹅黄,金嵌琉璃,金嵌珊瑚,青金石,红宝石,珊瑚,蓝宝石之分"。可见在清朝,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顶戴。 朝珠也是朝廷命官在正式场合佩戴的重要物品之一。朝珠是一种挂于颈上的装饰物,由108颗菩提子串成,象征佛教所说的“九九归一”的含义,寓意佛家所认为的“解脱”含义。 在1912年民国成立后,朝珠逐渐失去功用,作为装饰品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着装中。不过此时由于清朝已不复存在,朝珠也不再是清朝官服的附属之物。
1927年的《国民章程》规定国服为中山装与西服两种,但当时仍流行满人礼服和民国初期的旧服饰,因此朝珠一度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服饰中。比如下图就是身穿西装的蒋介石。 当然也有一些穿着传统汉服的人,也会搭配朝珠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实无论是传统的朝珠还是现在的翡翠珠链,都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再找到老朝珠了,如果是真品的价值更是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