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货翡翠是药水泡的吗?
首先,B货处理过的翡翠,肯定不是纯天然形成的,因为天然形成的翡翠,结构稳定,不可能出现后来注入的胶感、或变透的现象;其次,A货与B货的区分,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还可借助放大镜(10倍左右)和显微镜(30~50倍)进行识别;最后,用紫外线照射,有A货荧光的,就是A货,无A货荧光的,就是B货。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外,还有化学检验法等,但都不常用。 因为,现在对B货的处理,都是做减法工艺,即去掉一些不用的成分,保留主要的有效成分。所以,只要不破坏内部的构造,不破坏颜色分布,是不太可能通过肉眼直接判断其为B货的。
至于你说的药水,应该是强酸类溶液。过去,人们采用浸泡在强酸中的方法给翡翠去杂质,提高透明度。但现在普遍使用更温和的方法,如超声波清洗。 而所谓“染色”,也是业界对B货处理的称呼之一。实际上,染色的颜料非常稀少,且多为金属氧化物,如铬、铁等,也有少量染料,如花青素等。这些物质本身无色,但在翡翠中,由于存在其他色素,它们大多呈淡黄色至淡绿色。另外,这些颜色也是沉积在翡翠表面,而不是整个晶体都染上颜色。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找到颜色聚集的位置。 不过,不管是弱酸浸泡,还是染色,都不会改变翡翠的结构,也无法将其完全清洗干净。上述方法只能算是“除脏”,并不能彻底改变翡翠的品质。要想让翡翠变得更亮一些,价值上增加不少,只有“充胶”,即在翡翠内部填充胶质。但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翡翠的天然性状,目前已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