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丝种翡翠是翡翠吗?
“翠”的意思就是绿色,而“翠”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的《云林石谱》中:“今观其色,青翠可爱。” 这里的“翠”指的是绿颜色。 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于绘画、刺绣等手工技艺之中。比如说明代画家唐寅的山水画,画面上往往有很丰富的绿色,而这些绿色的颜料就需要翠玉来提供。
在冶炼铸造方面也会用到翠玉。《天工开物·珠玉篇》:“凡铸钱、炼铅、水银,皆用‘翠’。” 这里提到的“翠”依然是指天然的绿色矿物。 直到现代,我们还在沿用着这个含义:一种绿色宝石或绿色的矿石——翠。
但是在明清两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也就是把一些带有绿色的玉石称作“翠”,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这主要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当时在文人的笔记和书画作品里经常出现“翠”这个字。不过那时候“翠”的意思是特指绿色,没有现在这种泛指所有绿色物质的意思。
举例来说,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 “夏月荷花香馥郁,晚妆初罢浓黄绿。” 这个“绿”就指代的是荷叶的颜色。 另外在明朝晚期还出现了大量的色彩学专著,这些书都专门讲解如何配色,其中就有很多关于“翠”色的记载。可见这时候人们已经能够比较准确描述这种绿色了。 一直到清代,“翠”的意思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除了保留了少数表示绿色的意思以外,大部分情况下都表示带绿的矿物或者石头。这是由于清朝的帝王喜欢宫里到处都是绿色的装饰品。
在那个时候,只要是绿色的东西都要尽量做成绿颜色的首饰。以至于满屋满地都是碧绿的珠宝饰品。这也导致了现在的我们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翠”首饰。 总结来说:在古代,“翠”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绿色矿物,另一种则是带着绿色的玉石。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但都属于翠色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