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差水短的翡翠还是翡翠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然界中的玉石和宝石,大部分是可以划出晶体的。比如水晶、海蓝宝、黄水晶等等,但是这些矿物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冷凝结晶的过程,也就是它们会有一定的生长周期或者成矿过程,所以这些矿物会在内部出现晶体。而有些则不会有,如琥珀。 所以是否出现晶体,是判断是否为天然的一种方法。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种”的问题。 很多人知道,评价玉质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种”,这“种”好不好,关系到玉质的细腻程度和透明的程度。其实这一项指标和晶体是没有关系的。“种”好的玉不一定就有晶体。 但很多“种”好的玉,如白玉、青花、墨玉等,由于含杂质较多,其透明度往往会比较差一些,这就让很多朋友以为,不透明的玉就是“种”好,而透明的就“种”不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哦!
最后,我们谈谈水的长短问题。 这里说的水是翡翠内部的水润程度。我们知道,天然形成的玉石都会有风化现象,比如我们的象牙,如果长时间在水中,表面会变得温润光滑;再比如和田玉,如果长期把玩,表面也会变得更润。所以玉石需要水和空气,才能变得更好。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玉都有水。比如说硬玉--翡翠,它的结构致密,很难有缝隙让水分进入,所以硬玉通常是不怕干燥的空气的,也不惧日光紫外线之类的,这也是为何现在市面上大量销售的都是玻璃种的翡翠(结构致密,没有缝隙)的原因所在。而软玉如白玉、青玉,因为含有氧化亚铁,接触氧气后容易氧化形成氧化铁,因此表面会有一层包浆,感觉比较油腻,这个也是“种老”的象征啊! 所以啊,朋友们可千万别被那些商家骗了哟!种差水短的翡翠还是翡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