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多久形成?
翡翠的形成过程大约是1亿年以上,地质工作者目前发现的最老的翡翠矿区在缅甸掸邦蒙育瓦,约有2000多公吨翡翠原石,形成于早古生代,相当于寒武纪晚期。 那么这些翡翠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学界对翡翠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假说: 泥炭堆积说、 热液充填交代说和混合岩化说。 其中前两种说法较为流行。 “泥炭堆积说”认为:在远古时期,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逐步变成腐殖酸和胡敏酸,进而与铁铝氧化矿物结合形成褐铁矿,并吸附沉积在岩石表面;当有外界刺激(如地震)时,这些物质会释放出来,经过表面沉积物凝聚而逐渐形成翡翠。 “热液充填交代说”认为:先成着的角闪石石棉状矿床经高温高压的地下水溶液进行渗滤,从而形成绿色微晶结构或细粒结构的辉绿岩,再经过后期的低温处理(可能经历过多次冷冻作用),最终形成了绿色的翡翠。
这两种看法虽然都认为翡翠是一种次生矿物,但是“泥炭堆积说”更倾向于一种结晶作用,而“热液填充交代说”则强调了液体渗透起的作用。 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混合岩化说”——即玄武岩的玻璃质熔体被含矿热液带入地壳深处,与围岩发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翡翠。 这几种成因假说都有一定的证据支持,所以至今仍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