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位贤人?

匡泓匡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论语•先进》篇中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再引用《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中的话,司马迁评价子路说: “以政事见。 喜文学,孔子以为彪文之士。 用武,如其勤勇,可谓武士之俊。 如用仁德,可谓君子儒矣。 故孔子欲居群儒之首而教之,弟子至孝,最为好学多能。

由所善者五人之徒,皆为士大夫重。 此五人就皆以德行、文章著名于世。 而关于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在《论语•雍也》中有: “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已矣!” 而关于宰予,在《论语•阳货》中有: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予闻之,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禮,欲毋不昭乎!’ 此二言者,盖孔门教人之法,有似严师,又类良友。 故君子可久而不失其为仁,小人亦不失其为仁。” 可见,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们都是颇为满意的,认为他们都已经达到了“仁”的要求,只是每个人性格特点不同,有的偏于内向,有的喜欢多言。所以才会出现宰予白天睡觉而被骂,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得到君子的称号而孔子说他已经算是等闲之辈的情况。

回到问题上来,我们可以说,按照儒家思想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群体几乎人人都可以算作是君子或接近君子的状态了。因为儒家强调人性本善,强调通过后天的学习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与基督教的原罪说不同),所以只要肯学,人人都有望成为圣贤。 当然,如果拿今日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几千年前的古人,那肯定是没有几个能达到合格标准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