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怎么产翡翠?
缅甸翡翠产地的地貌类型为火山岩,主要矿产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等。其中,翡翠矿床(点)主要分布于缅北掸邦高原的蒙脱铁花岗岩体中; 该矿床(点)的矿石原料具有“硬玉岩”的特征。
1.矿床(点)分布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发现的翠矿床(点)超过百处,较重要的有木姐、马德岛、帕敢、摩格昂、莫湾基、孟密、南奇、会卡等,多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南北延伸约600余公里。 其中,以木姐附近的矿床(点)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采冶历史也最悠久。早在公元2世纪后叶,邻近木姐地区的矿山就开始开采,所产的玉石经印度河流入孟加拉湾。 到中古时代,来自缅北的翡翠通过东南亚各地乃至中国华南地区贸易网络远播至日本等地。
2.成矿地质条件 上述矿床(点)大多形成于中生代末期或新生代初期,其成矿地质背景为亚洲特提斯构造域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运动期。 在此后的地史发展中,缅甸地区曾发生过喜马拉雅运动及相关的挤压造山作用,使原由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下俯冲的软流层上的岩浆逐渐聚集、侵人并结晶为深成质的橄榄岩、辉石岩、斜方辉石岩及部分角闪岩。 这些富含铬、铁矿质的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低温还原反应,逐步形成大量透镜状的富铁矿体,同时伴随着硬玉(Jadeite,亦称翡翠)矿体的沉淀。
随着地壳的抬升,地表的硬玉矿体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而逐渐剥露,形成现在所见的脉状、团块状、鳞片粒状等产出状态的天然翡翠矿石。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新近发现的可开采量的黄金和绿宝石储量也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