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翡翠寓意是什么?
“马”与“禄”同音,在古时,马代表着财和官,富贵俱全。所以马头饰也大多为官宦之家所用。但马又是一种桀骜不驯的动物,因此用玉马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不易驾驭这一点。 汉朝时又出现了“飞黄腾达”一词,其中“飞黄”就指身上绘有飞黄色的马。《后汉书·皇甫规传》中有言: “飞黄腾踏,招摇上汉。”这种色彩绚丽的图案多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砖之中。
东汉时期张衡的《西京赋》中有言: “华盖云集,六飞龙驹。”这里的六龙就是六条飞龙,而“骑龙天马”的形象在汉代的绘画和陶俑中都可见到。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将一些动物刻画在服饰上用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例如贵族和文人多会在自己穿的靴子上画龙或者骑马。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有“百戏衣”,上面就有身着舞服的舞者骑着麒麟、老虎等吉祥动物。 唐宋时代,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传统观念中往往以忠孝节义来约束人格。因此马的意象也开始带有这种色彩。唐朝的官员们常常穿一套由绯色和外袍组成的朝服,而这种外套的前面会有一对绣有斑马纹的补子——这被称之为“斑马朝服”。据说是因唐太宗喜爱打猎,有一次打猎过程中射死了一匹斑马所引起的时尚潮流。
宋人注重仪式感,喜欢在各种日常穿着的衣物上加各种符号标记,就像现代人的标签一样。因此“马上得天下”“马上封侯”等词语的出现也是这个时期的常见表达。明朝继承了前朝的许多礼仪制度,马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存在感并未削弱,因此在服饰文化中自然也有反映。如皇帝的大婚礼服中就具有“马”的元素。 而清末民初随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马逐渐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退下。人们对马的向往和崇拜开始从现实生活向艺术和商业领域转移,这也使得马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并有所拓展。无论是徐悲鸿“马背上的英雄”还是齐白石的“马翁吟秋树”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经典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