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关公双面怎么雕刻?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代表性; 首先,要弄清楚“工”是什么,“工”其实指的是工艺,我们经常说“纯手工制作”就是指这个“工”是手工的、不是机器加工的——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玉石雕刻都是电脑设计图纸之后再由机械手进行雕刻,但“工”还是是指雕刻工艺的意思;我们评价一件作品的时候有时就会从“工”的角度去着手考虑:比如这件作品“雕琢”得很精细/粗犷、“线条”流畅/生硬……这里的“雕”和“琢”其实就是指“工”——也就是说不管用啥工具,只要功夫深,就能把原料变成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果是同样一块料子,有的师傅会雕成龙头,有的则可雕成凤头(注意,这里可没有限定只雕一头哦),虽然最终成品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我们清楚:其中的“工”可不一样啊,雕龙可比雕凤耗费的工可是要多得多!在相同材料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觉得雕得比较细致的那个更值钱一些;
其次,再来说说两面工的问题; 这其实是前面“工”的问题的延伸——如果考虑到节约材料和方便打眼戴扣等工序的话,当然是可以考虑保留原料的原形的,也就是所谓“巧做”——因为既然都费了这么多了工夫,又何必再花力气去对原状做多大的改变呢?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追求某些特别的艺术效果而故意破坏原来的形状。例如,为了表达作品中人物“坐”的感觉,可以将一块本来应该“站”着的原料给削去一截屁股;又如,为了表达作品人物的“卧”状,可以特意将原料做成“S”形,然后“挖”出一道深深的“沟壑”来体现床栏等等,这些“工”虽然也是“雕”出来的,但其实已经是“俏雕”“俏刻”的范畴了,其“工”的耗费可以说已经不能和前面“雕”字所表达的工艺相同了;反之,如果是完全按照原有形状进行雕刻的作品,我们通常会说是“工差”或者“艺劣”的,此时作品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总之,只要是付出一定的工时成本和艺术构思之后最终能呈现出一定的艺术造型,都可以理解为“雕”或者“刻”;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雕”和“刻”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可能是根据作品的需要先“刻”后“雕”,也可能是先“雕”后“刻”,还可能是“雕”“刻”结合在一起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