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玻璃种有几种?
这个问题有意思。 先给答案,其实所谓“玻璃种”是个形容质地细腻程度的用语。在翡翠行业中用来形容透明度高的品种,但是其概念并没有统一而准确的标准。因此才有了题主遇到的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对你的料子评价不同。 这里先要提到影响翡翠透明度的两个因素,分别是晶体颗粒大小和晶体排列方向。如果将翡翠的晶体看作是整齐排列的砖块的话,那么影响其透明度的因素就只剩下一个——砖块的厚度(即晶体的大小)。当晶体的厚度越薄即体积越小,透明度越好;反之则差。 但是!因为翡翠是多晶集合体,所以无法像单晶矿物那样具有完美的解理。这时会影响其透明度的另一个因素就被忽略了——即晶体排列方向。
实际上对于多数翡翠来说,晶体排列方向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一些特殊品种而言,却是有可能因为晶体排列而使透明度产生较大差异的。例如冰种翡翠中的“豆种”,由于其晶体呈短柱状且排列方向几乎平行对称,所以在光泽度和透明度上往往表现出较好的均匀性。这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冰种翡翠成品看起来清透如水的原因所在。 回到问题来,没有统一而明确的鉴定标准造成的这种结果其实是比较正常的。毕竟“玻璃种”只是一个形容质地的词儿。。。就像“水灵灵”一样。用于描述的形容词本身就不带任何量化指标。所以出现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如果你拿一块自己买的料子去问问专业人士(如切料的师傅或者售玉的商家),他们一般会给你比较靠谱的评估。这个不用担心。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种”的问题还有另外两种情况需要留意。一是某些翡翠经过人工浸蜡处理后会显得温润通透,犹如“玻璃种”一般。但这不是真正的“玻璃种”,也不能长期这样浸泡。二是有人把颜色浅、透明度好的嫩色种翡翠称为“玻璃种”,这显然是不对的。 “玻璃种”应该是一种肉质较细,底色清清淡淡的翠绿色,透明度佳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