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有裂纹吗?
天然形成的玉石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瑕疵,这主要是由形成过程决定的。例如和田玉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那里地质运动活跃,玉石在被搬运、挤压的过程中,会受应力作用而形成一些纹线。 这些纹线有的是沿着纹理分布的,比如甘肃杨氏矿的和田玉籽料表面常常有一条一条的纹理(也是玉皮),这是由于水流沿着玉石内部的条纹进行清洗而形成的;还有的是沿裂纹分布的,这样的裂纹在玉雕师切割的时候容易被注意到。不过虽然这样的裂纹看起来不太美观,但不影响使用价值——只要不磕碰到,是不会裂开的!
至于大家担心会影响价值的裂纹,其实主要指的是石纹和绺裂两种。 先说石纹,从定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凡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并且现在仍然保留在翡翠原石或者成品中的纹路,都被称为“石纹”。也就是说,这种纹线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影响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以玻璃种为例,其硬度高达6.5—7,如果内部杂质或纹理呈带状分布,且比较细的话,抛光后是不太明显的;而如果杂质或纹理呈团块状或者条带状集中分布的话,就会在光线下露出细细的线痕来。 如果您买的玻璃种翡翠,又有上述症状,不妨用灯光上下左右移动,仔细观察,看是否有线状阴影,如果有的话,那就证明有石纹存在了!
相比而言,质地粗一些的糯种和豆种就比较好认了。由于这两种品种透明度较差,内的纹理往往也会较清晰,所以石纹和绺裂就比较明显了。例如同是一种豆种的挂件,如果是纯天然的,不刻意打磨光滑的话,其表面就会有一道一道的棱线,像豆子壳一样,这样的“豆壳纹”就是石纹。 而带有淡黄色的绿花,也就是翠色,通常分布得较为分散,所以就算有石纹,也不会很影响价值。如果是满色的珠子或者是挂件,因为颜色的阻隔,反而使石纹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
当然,这些只是基于理论上的描述,要真正判断一颗翡翠有没有石纹,还是要靠实际的观察鉴定哦! 最后说绺裂,这个是指那些已经破坏了晶体构造的裂纹,一般由外力引起,而且大多数呈横向排列,所以在视觉上会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绺裂都是天然形成的,但也有人为因素参与,例如加工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导致玉石崩裂,然后重新粘合。这种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修复过”的玉器,价格就会大打折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