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翡翠观音水头?
“水深”在行内指的是质地透明度,也就是肉眼对玉质的观察效果。 “水足”指的是抛光面上墨绿色的颜色分布范围。 至于颜色浓度、均匀程度等细节问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它们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在鉴定证书上,通常用“透闪石”的百分比来表示玉质透明度。 比如,一个检测样本中含有98%的透闪石,那么其透明度等级即为一级。以此类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透闪石的数值越高,并不意味着玉石的透明度就越好——在相同含量下,玉髓类宝石的透明度往往高于翡翠。
影响玉器透明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材料、打磨方式以及后期浸泡等。 通常来说,质量好的翡翠料子种老(结构细)而且肉细(通透感好),两者相得益彰,自然水头就好;而一些新料开采出来的翡翠虽然种嫩但是肉粗并有结晶体(颗粒感强),这样的玉器即使经过抛光也是“干巴巴”的,水头很难得到提高。
打磨方式的优劣也会造成最终成品水头的不同。 一般来说,现代机械打磨出来的抛光面比人工打磨的抛光面要“水润”些。这是因为在打磨过程中,机械设备可以更好地控制光滑度,不会出现由于用力不均导致的部分过亮部分发暗的情况。
当然,如果使用高折射率的钻石粉进行磨砂打磨,再配合后续的浸蜡工艺,就可以让玉器看起来更“水灵”了。 除了以上因素外,后期的浸泡也是一种增加玉器水头的方法。 比如,在玉器表面涂一层胶液,然后将其浸泡在无色油中,这样就可以让玉器看起来更为润泽。不过这种处理对材料的本质改变并不大,只能算作“假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