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颜色如何分?
翡翠有“五色”,即:绿、红、紫、黄、白,这五种颜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也是翡翠中最基本的色调。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颜色,如:黑、蓝、灰等色。 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因为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加入了不同的染色离子而导致的。其中加绿色的叫铬离子(Cr3+),加红色的叫铁离子(Fe2+),加紫色的叫锰离子(Mn2+),加黄色的叫钛离子(Ti4+),加白色的叫镁离子(Mg2+)。
当然也有不加入任何离子的白色翡翠,或者不完全受到染色离子影响的绿色和红色翡。 由于铬、铝等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含量丰富且常以离子状态存在,因此当它们进入岩石或矿石中时,常常带有一系列电荷,使得这些金属元素可以吸附周围的带电离子,从而改变矿物表面的电化学性质。 而在水中时,由于阴阳离子互相吸引,因此带有阳离子的物质会聚集在阴离子旁边,形成了上述的离子对。
不过,不同颜色的离子对,形成的颜色效果可不一样哦! 比如我们常见的是绿色的离子对:铬离子-氧离子。当铬离子被包裹在氧化膜中的时候,透过氧化膜看到的铬离子就会被“弱化”,从而产生绿色调。 同样,在红色宝石中经常看到的离子对为:铁离子-氢离子。
这是因为铁离子在溶液中容易水解,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从而产生红色的色调。 而黄色调的宝石中则常见到:钛离子-氢离子。这是因为当钛离子进入玉石后,能够与羟基发生配合作用,生成黄色的有机凝胶,从而起到着色效果。 至于那几种比较小众的颜色,它们的形成原因与上面的几种颜色大同小异,只是吸附的离子对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