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翡翠有几种?
我们常讲, 种、水、色、工、形是评价翡翠价值的五个维度。在这五个维度中“种”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种”的好坏直接决定水头(透明度) 的优劣。 因而“种”也常被作为评判翡翠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翡翠品种有哪些呢? 我们常说的“种”实际上是形容翡翠结构的一个词。在天然翡翠中,由于形成过程的影响会使得翡翠内部存在一定的结构现象,这些结构的特征会影响最终成品的透明度,从而对价值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翡翠结构的不同,我们一般将翡翠分为老坑种(冰种、玻璃种等)、新坑种(荔枝种、糯化种等)和混合型种(豆种、油青种等)。 老坑种 新坑种 混合型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优化处理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一些原本属于劣质品的低档翡翠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变成高档品的中低档货。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通过人工优化处理的假翡翠。如何识别真假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要识别真假首先要了解真翡翠的特征。 除了少数极珍贵的品种如玻璃种、冰种以外,大多数的翡翠呈现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质地。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能够看到明显的晶体颗粒(柱状或纤维状)排列的结构,类似树木的年轮。这些由晶体颗粒组成的结构叫做粒装结构,这是鉴别真假的重要特征。 注:上图所示为天然翡翠(右边)与人工处理方法(左边) 除了观察外部特征外,还可以通过敲击、掂量等方法来辨别真假,具体可阅读我写的这篇文章: 想买翡翠却不知如何辨别真假?学会这几招就够了! 新坑种、老坑种和混合型种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定范围的。例如同样属于新坑种的糯化种,按照结构细小的程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糯冰种和糯米种。而属于老坑种的冰种,按照结构粗大的程度又可以划分为冰糯种。 当然这并不是严格区分,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一件糯冰种的翡翠手镯,其结构仍然可能比另一只冰种的翡翠手镯明显更细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