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为何多数泛黄?
甘欣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自然界中存在的玉石,包括翡翠在内,形成之初都是无色或色度非常低的。当然,也有部分绿色非常浓艳的翡翠原石,但这种原料在翡翠中比例极低,而且绿色普遍偏暗,带有一定的灰色调或者蓝调,整体感觉是“水头不足”、“颜色发闷”。 天然翡翠的颜色之所以会逐步从浅色变为深色,与翡翠的成因有关——天然翡翠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铁离子(Fe)和铬离子(Cr)。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矿物中,含铬量最高的就要属刚玉了,也就是红色的钻石;其次是钛铁矿,无色或淡蓝色的宝石级金刚石也是由它冶炼而成的。 而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就是硬玉,也就是钙铝硅酸盐,化学式为NaAl(SiO3)2。 在形成过程中,当铁元素围绕矿物晶体内部某一层进行填充时,如果这一层恰好含有Cr元素,那么它就会与铁元素一起形成铬铁矿颗粒,从而使得该矿物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对于天然翡翠而言,颜色是由内部结构中铬的存在形式决定的。一般有四类:无色类,如玻璃种、冰种;淡青绿或粉青,这类颜色的翡翠通常质地细腻;深绿或墨绿,这种色系的翡翠经常存在花纹和色带;黑青,这类翡翠通常是细粒的结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老翡翠之所以呈黄色是因为在形成的过程中,铬没有充分扩散并且被氧化而产生沉淀导致的,这种现象叫做“色滞”。
而新开采出的翡翠往往呈现白色或是浅青色,这是因为它在成矿之后经历了剧烈的活动,内部的铬离子已经充分扩散并被氧化所致。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新”和“老”并不是指年代久远的意思,而是指此翡翠原石在露天环境中经过了较长时期的风化。
老翡翠大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把玩擦拭或佩戴(一般都要几十年或几十年以上),由于皮肤上的汗渍油污,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一些物质的污染,再加上传统的清洁手段又不够先进,有些老翡翠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泛黄的现象,例如有些老手镯会比同样颜色的挂件黄一些。但是,这些老翡翠的透明度一般都还不错,不会因为泛黄而使透明度受到太大的影响,看起来只是在绿色或者紫色上面叠加了一点点的黄色,而并非是颜色变黄或者严重发乌。
这些老翡翠如果能得到彻底的清洗,看起来其颜色还是会非常鲜艳的,我们平时在古玩市场中见到的一些老手镯都经过了专门的清洗,看起来颜色就会显得比较鲜艳饱和,这种清洗后的老手镯往往都会被店主叫做“玻璃种”或“冰种”翡翠。实际上,这些老翡翠中真正属于玻璃种的非常少,大部分都只是冰种或冰片种翡翠而已。
另外,老翡翠中还有一部分属于天然的“紫罗兰翡翠”,这种翡翠由于色料非常稀少,其价值也是相当高的。紫罗兰翡翠的颜色有正紫、粉紫与茄紫,一般紫罗兰翡翠的颜色都比较淡薄,属于色少透多的颜色,因此它的最佳颜色要数粉紫了,颜色娇艳,妩媚动人。紫罗兰翡翠也是年代越久越好,而年代一久,其颜色也很容易泛黄,颜色向蓝色发展,成为蓝紫色,这种蓝紫色翡翠也是价值不菲的。
紫罗兰翡翠或蓝紫色翡翠如果能得到精心的保养,避免阳光和汗渍油污的过分接触,其颜色还是可以保持得很好的,很多紫罗兰翡翠手镯在把玩了一百年以后还是很娇艳动人的。总之,老翡翠在颜色上往往都带着点黄色,颜色发乌(透明度差)的也是经常碰到的。因此,一块颜色鲜亮,没有任何黄色和发乌现象的老翡翠是很少见的,而如果经常能碰到的话,那就要当心了,因为市场上的一种“B货翡翠注胶加色”和“B+C货翡翠胶粘加色”,也常常被当做老翡翠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