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和翡翠的区别?
“翠”字指的是绿颜色,而“崔”是指一种山玉,又称作“翠岩”或“翠晶”,是一种含铬、镁的碳酸盐矿物。这种矿物多呈粒状或细柱状产出,颜色为绿色或者黄绿色,半透明至微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市场上常见的崔和翡都属于中低等品种,品质比较普通。 比如产自云南腾冲的崔,又称为腾龙翠,由于质量较好,价格实惠,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崔,常被制成挂件、戒指等商品出售;
而产自缅甸北部的翡,一般颜色较深,呈现深绿色或者是暗绿色,并且质地细腻,光泽度好,常常被制作成手镯。 尽管崔和翡都属于玉石类,但是区别两者并不是难事——从颜色上看,翡的红色或者橙黄色更明显一些;而从光泽来看,虽然都是玻璃光泽,但崔显得更油脂些,而翡则更加明亮。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可以看切割面检查硬度以及用酸腐蚀等方法来鉴别真假。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崔还是翡,其价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材质、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还需仔细辨别。
目前进入国内市场并有翡翠之名的品种除了真翡翠外,还有马来玉、K金玉、玻璃仿翠、寿山玉、染色石英岩、染色玉髓等数种。其中,马来玉,也称水沫子。其主要成分是钠长石,常产于云南腾冲一带,外观很像低档的水皮子,仅具短期欣赏价值;K金玉,为石英岩经注胶处理而成,透明度和解理闪光都较真品差。
那么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物美价廉的翡翠呢?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日常生活接触的翡翠制品多为雕件或者是制作好的首饰(戒面、手镯等),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进行那些复杂的、仪器分析,更多的情况下依靠人的肉眼来判断。下面就简要地介绍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办法,希望能对大家选购翡翠有所帮助。
颜色 染色玻璃在透射光下呈通明色,内部混浊不清,有气泡;染色石英岩颜色不自然,色感太过鲜亮,有色斑、色线;翡翠颜色为天然色,呈纤维交织结构,颜色深浅不一,自然逼真,呈藕丝状、絮状、斑块状等。
质地 染色玻璃质地接近于玻璃;染色石英岩硬度很大,脆性很强;翡翠为纤维交织结构。
光泽 染色玻璃光泽过于明亮,部分地方有彩虹光;染色石英岩玻璃光泽;翡翠为油脂光泽、桔皮效应。
相对地讲,翡翠真品,由于颜色、种份、块度等方面的好坏不同价位高低也有很大的相差,特别是颜色、块度,一般来讲颜色鲜绿(如祖母绿、翠绿等)、且块度大价值则非常高。而质地(或种份即透明度)对价值也有较大影响,好的质地细润、通透价值就高,差的粗、燥价值受影响。
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要想在一件价值几千元、甚至更高的买卖中做到既开心放心,而又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出现后悔则是较难的。所以在这里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那些即将进入翡翠选购市场读者朋友们,在购买前尽量多地从有关书籍、文章中了解一下翡翠及选购的知识,多多观察市场中的翡翠,多听、多问、多学、多比较,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购买、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翡翠。
鉴别技巧
看光泽:真翡翠由于其自身独特性,无论成品还是原石都会呈现一种温润的、半透明的、水汪汪的光泽,而非玻璃光泽;B货翡翠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强酸浸蚀,再注胶,破坏了其内部结构,因而呈带粉红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状,具玻璃光泽;C货翡翠经酸液处理后,颜色不自然,且质地粗糙,具玻璃光泽。
测密度:翡翠的主要成分是辉石,其密度较大,用手捧着有沉重感;B货翡翠内部已被强酸腐蚀,被有机胶所注代,其密度较天然翡翠小,手感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