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见光死原因?
所谓“见光死”,从物理光学的角度来讲指的是,在自然光照射下(日光、灯光),翡翠原石或成品的颜色会显著减弱的现象; 当然,我们所说的现象“见光死”是相对于在黑暗处(没有灯光)时而言的,也就是说在黑暗中把东西拿出来立刻开灯,颜色是会立即显现出来的,而有些东西即使是在黑暗中也看不到颜色的,比如下面这位答主说的密玉,还有就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玉也是属于这种类型,在黑暗中肉眼观赏的时候,这些玉种往往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油脂光泽,而不是强烈的金属光泽或者玻璃光泽。 从化学成分上来说,玉石中含有色离子的矿物晶体外围常有阳离子(K+ Na+ Ca+ etc.),这就是形成宝石颜色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对于绿色系玉石来说,其构成中往往含铬(Cr3+)离子,而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铬(Cr3+)是以铬铁矿(maghemite)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矿物颗粒在宝石中的分布往往是星散状或者条带状分布,这就使得绝大部分的绿色系玉石在光照作用下产生了“褪色”或者“返青”的现象。 在强光之下,绿色系玉石的颜色会变浅或者变淡;而在弱光环境下,它们又会恢复原貌。 因此绿色系玉石的“亮”和“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源强度。 而对于白色系的玉石来说通常是没有颜色或者色调极其轻微的,所以一般不存在“见光死”的问题。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对于某些含有轻微黄色色调的软玉(新疆白玉)在强光下会显露微微的淡黄色调。
需要强调的是,“见光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玉石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一现象,只是强弱之分而已。 而对于那些颜色不是那么鲜明的玉石来说,往往就不容易看到颜色上的明显变化。有一些天然生成的玉石(如墨翠)本身就具有黑色的底色,不管在什么光源下颜色都不会很明显。还有一部分玉石如碧玉、东陵玉(绿檀岩)等的颜色主要是由铁元素致色的,在强光的照射下也会使颜色变淡甚至消失。 对于这一类属性的玉石我们要想保持它的颜色效果,最好的养护方法就是避免阳光直射以及过度人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