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含义是什么?
1、“君子比德于玉”,意思是君子的美德像玉一样多 《礼记·聘义》云:“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智)也;廉而不刿(伤),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如钟磬,乐也;其声舒徐,慢(缓)也;其声嘹亮,清也;有瑕于此,惟工是问,志(知)也;润之以雨,泽也……”这段话几乎把美玉的所有特质都与德行相联系,认为有瑕疵的玉可以使人懂得更多道理,而雨水滋润的玉会更显润泽。所以佩戴美玉,其实就是在效仿美德。
2、“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比喻君子的操守如同美玉 孔子很爱他的学生颜回,评价他时就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这说明,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有志气的人,即使境遇坎坷,也能自得其乐。所以后来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礼记·檀弓下》的时候,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身不离玉”的说法了。这句话中的玉,指的就是佩玉。汉代戴圣编辑的《礼记·儒行》中也说:“儒有一节,蒲编三寸,白璧一尺,簪一管,筒一寸,必有四科,遂生六艺。”这里用竹简、白玉来比喻学识与品德。
3、“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形容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像玉一样谨慎 周公制礼作乐,完善典章制度,《礼记·中庸》中就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话,说明孔子是继承和发扬上古时期圣贤的治国之道。而“温柔敦厚”“言辞谨慎”正是这种治国之道的体现。《礼记·表记》中说:“子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的博学笃志就是说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勤奋地去实践,才能具备做一个仁者的条件。 所以古人说一个人言语行为举止都很端庄稳重,就像玉一样,这是很高贵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