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辨别种和水?
“种”,这个概念在玉石圈子里边被用得特别泛,不同的卖家可能给同一种原料估价的时候会说因为种不一样所以价格相差甚远;而买家在挑选玉器的时候也可能因为种不同而左右摇摆拿不准主意。实际上用“种”来评价玉石是很不科学的。 在所有的玉石当中,只有翡翠有“种”的概念。而这个“种”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翡翠的结构粗细程度和颜色饱满程度的组合。 结构细、颜色浓的翡翠,种好;反之则种差。 但是这里边需要说明的是,结构细、颜色浓并不是决定“种”的唯一因素(虽然它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种”的因素还有底色(底子的颜色)、瑕疵和裂隙以及抛光等因素。 我们说一块玉的“种”好的时候通常都会附带这些前提条件——底清、干净、薄胎、抛光好。
1.底清——除了颜色以外的部分都要清,不能雾灰,不能污浊。这是基础要求。
2.干净——不能有黑点、白棉等杂质出现在画面里。如果有少量黑点或者白棉,但是并不影响大局,也可以接受。
3.薄胎——厚度一般在0.5cm以下(个别特殊品种除外)。 一般来说,越薄的“种”就越好。为什么呢?因为薄的玉表面反光强度低,用强光手电照射时不会形成明显耀眼的反光。而如果表面凹凸不平或者有厚皮的话就会形成较强的反光,看起来就不舒服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的表面反射光强弱来鉴定“种”的好坏。当然,这并不是唯一标准。
4.抛光好——“种”好的玉一般都需要有很好的抛光,这样才能将颜色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好的抛光能够保持玉表面的光泽润泽;劣质的抛光则会呈现出一种“蜡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