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怎么做成的?
“翡翠”这名字听起来就像玉,其实是岩浆从地底部涌上来后与地下水结合、发生反应形成的矿物晶体。 这种岩石叫做辉石岩(亦称辉长岩),属于深成岩,基本矿物为辉石(呈绿色是因为含有铬离子)和透闪石,也有少量阳起石。
在地质学中常把含有辉石的岩石称为“辉石质岩石”,而含铬的辉石因为颜色艳丽,常被用于宝石加工原料或饰品材料。 这些岩石经过开采,去掉杂质、磨平抛光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翡翠”。 但一般人们说的“翡翠”指的是用这种矿物制成的手镯或其他首饰。
制作过程是将原石锯切、打磨得到料子,然后加工成型,最后进行抛光。 其中,为了增加透明度,需要将部分料子进行切割、打磨,使其呈片状或是块状,以便充分暴露内在结构,提高透光度; 有些则进行浸蜡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最后再进行抛光,使其外观和光泽更加细腻夺目。 一块质地粗疏且透明度差的石头,也许经过这几道工序就变成了一块质地细腻、晶莹剔透,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的“翡翠”了。
不过,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称之为“翡翠”。 根据行业标准《天然玉石品质鉴定》规定,只有当这块岩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时,才能被定为“翡翠”:
1.由硬玉晶粒集合体(主要是辉石)组成;
2.粒状结构;
3.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