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汤为什么叫娘娘?
这个……是民间俗信,认为翡翠汤具有催乳的功效,能够使母亲乳汁充盈、分泌旺盛,从而让新生婴儿得到最好的喂养,因此被称“奶王”或“娘娘”。其实啊,这种叫法是因为清代有“贵妃汤”之称而流传下来的。 早在明代《调鼎集》中就有记载的“贵妃汤”的制作方法:“母鸡一只,洗净砍块,放入锅内,加葱白三节,姜末一撮,黄酒六碗,清水一碗,炖烂即成。食时调入香油(即芝麻油)少许、食盐适量,空腹服下。”
到了清代,宫里流行喝“豆腐汤”,做法也很讲究。据说道光帝最宠爱的林妃生了太子后,因产后无乳,道光帝令御厨做汤以供其饮用。于是,清人沈仲彰写了篇《豆腐汤记》记录下来,收录在《调鼎集》之中。 《豆腐汤记》中载有其制作方法:“用鸡清炖汤,调以盐醋,打入鸡蛋两枚,盛在碗里,滴上香油拌匀食用。”不过,也有不掺鸡蛋的,如《本草纲目拾遗》所记录的“豆腐汤”就无须加入鸡蛋,做法是将豆腐捣烂,榨干水分,再放入锅里,加红糖熬成糊状即可食用。 这些“鸡汤”“豆腐汤”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相信它能够催乳,故也称“催乳汤”。
因为过去只有娘娘才能享用所以才叫娘娘。
翡翠汤不仅名字好听,而且用料相当讲究。它是在鸽蛋里裹上一层白里透绿的馅料,馅料是由虾仁、荸荠和菠菜汁合制而成的,这样做出来的汤味道非常鲜美。
此菜之源有两种传流。其一是清代诗人吴锡麟有一首咏北京风味的诗,内有“翡翠香馄”四字。诗人顾观光在诗的旁批中注释说:“翡翠香馄”是用鸭蛋剥去黄,将青菜切碎熬烂,合以虾肉,做成小馄饨,加鸡汤煮熟便成。由此可见,翡翠汤是由翡翠香馄饨演变来的。这种香馄饨是清朝内宫的风味食品,故有“娘娘菜”之称。
另一种传流认为,乾隆第三次下江南到德州时,因天晚,就在运河西岸的张家庄暂宿。一家张姓盐商用“翡翠汤”待驾,乾隆食后连声称赞“鲜美脆香”。并问此菜叫什么名字,“翡翠汤”是怎么做出来的。张盐商回答:“此菜是把小肉饺子用鸡汤煮熟,另将菠菜的汁煮沸,把煮熟的饺子倒在里面成的,因饺子翠绿如玉,浮在碗内如一块翡翠,故名‘翡翠汤’。”乾隆大悦,对张盐商赐座赐酒嘉奖。张盐商乘机说:“此菜虽美,只因菜中肉馅少,恐怕圣上吃完会饿。”乾隆大笑说:“朕食的是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焉有会饿之理。只是这么好的菜只给朕一人食用,而不能让大家一起享用,岂不浪费。所以朕降旨,今后把‘翡翠汤’改为翡翠饺子大家分食。”张盐商连连叩首谢恩。从此翡翠饺子便在德州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