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零结构什么意思?
翡翠的“结构”是指其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晶体形态等,而“构造”则是指这些元素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 地质学中,一般以电子探针和能谱仪来检测矿物的化学组成;用透射电镜观察矿物晶体的形貌并分析其内部构造;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矿物的表面特征并用能量色散谱仪分析表面微粒的化学组成。这几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判断矿物的“结构”与“构造”——即可以区分是金属矿还是非金属矿,或是识别金属矿中不同金属元素的矿物集合体(如赤铁矿、磁铁矿),或者是区分非金属矿中不同矿产的矿物(如石英岩、白云岩)等等,这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
不过,在宝石学中,除了少数晶体光学性质很特殊的矿物需要观察其内部结构来鉴定,大多数情况下鉴别宝石的真假主要凭眼力观察其外部特征——特别是天然宝石往往都有明显的不均质性,内外部特征差别很大,所以只要记住各种宝石的典型外表即可。而对于人工宝石或特殊用途的宝石,则需要通过检验其化学成分来鉴定。 所以对于大部分宝石来说,结构与构造的区别意义不大,有时甚至完全没有区别。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性玉石,例如翡翠,和田玉等,区分“结构”与“构造”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玉石的原石常呈块状产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过程比较复杂,常有其他矿物夹杂其中共同生长,因此其结构有别于纯粹由单一矿物组成的宝石。
要区分这两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其是否具“色根”。凡具有“色根”的,均为结构;而没有“色根”的,则为构造。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墨翠(绿辉石),其颜色分布总是连续渐变,没有明显界限,即为构造;而糖心翡翠(嫩绿色主色调,间有褐红色、黄褐色条带,也称“颜色花”的翡翠),其色带之间往往会有明显的界线且颜色饱和度不同,这就属于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