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纹和棉区别?
题主所讲的「纹」应当是指翡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痕,而「棉」则通常指的是翡翠内部白色或灰白色的团块状、丝缕状的矿物晶体。 这两类影响翡翠外观和价值的瑕疵,在业内被称为“纹绵”。 那么,什么是天然的纹呢? 天然纹是由于玉石在形成的过程中,矿物的排列不够紧密导致后期出现裂纹,或是受到外力作用,岩石发生断裂而产生的。由于这些裂隙的存在,光可以从里面穿透过去,所以我们用强光手电筒照射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些裂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纹都能用肉眼观察到,对于新手玩家来说,最好的鉴别方法是用10倍以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 对于一些结构较为松散的翡翠原料或者雕刻件,通过观察表面可能就能看到明显的纹理了;而对于一些结构较为致密的翡翠,就需要仔细寻找了。
首先,我们可以把光源移到靠近翡翠的位置,然后找一块不透明的卡纸板,透过卡纸背面对着光线的地方,可以看见光线被折射出去的痕迹,如果看到这样一条连续的光带,就可以认为是翡翠的纹理了。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头发缠在针上,然后从背面刺进玉器表面,如果头发能够很顺畅地穿过,说明纹线比较通透,是天然的;反之,如果头发不能穿过,就是人工处理的。不过这种方法只能测试是否人为处理过,并不能判断是否为天然纹。
最后,也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自然光下仔细寻找,如果有明显颜色的色带,那就是天然的纹理了。
天然纹虽然不影响玉器的美观和收藏价值,但是会影响其经济价值。因为天然的条纹是有生长方向的,所以人们在切割玉石的时候就会刻意避开这些纹理,使其不能充分显露出来,这样对价值的影响就不太重要了。 而经过处理的纹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是人工处理过的纹,因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填入颜料,所以这种纹一般颜色较深,而且没有过渡色调,看起来很不自然。除了染色之外,人工处理纹还可能采用浸蜡的方法进行处理,使玉表有一层透明腻子,用光照射时,会感觉亮有荧光反应。 还有一种可能经人工处理的纹,是原生的石花或絮。
有些原生石花或原生絮看上去很像翡翠的纹,但两者之间的成因和经济价值却是大相径庭的。比如有的翡翠原石打灯可以看到水头,甚至颜色,但是取件后却发现,大部分地方都没有颜色,或者是淡绿色,这就是由于原生石花的缘故。 这类原生的石花或者絮通常都会作为杂质去除掉,所以在成品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出现的话,就要小心是不是人工处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