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摆件和手镯哪个保值?
首先,我们从历史角度来探讨一下“翡翠”这一天然的玉石原料,它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有今天的珍贵。 古罗马时代开始,人们把带有绿颜色的石头都统称为“绿色宝石”(Green Gems),它们包括青金石(Lapis lazuli)、祖母绿(Emerald)、绿松石(Turquoise)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翡翠。 公元2世纪时,希腊科学家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他的百科全书《自然史》中第一次详细描述了这种后来被称为“祖母绿”的宝石,他在书中写道,一种名为“塞拉比斯”(Serapis)的希腊神在复活节那天会穿上绿色的衣服。 他的著作在中世纪时被阿拉伯商人带到欧洲,随后又随着殖民者和探险者来到了美洲。不过那时候的祖母绿并不昂贵,而且产量也很大,所以人们在戒指或者其他首饰上雕刻它的图案加以佩戴,1509年,一位西班牙探险家甚至带了一块重达34克的祖母绿回去送给女王。
但到了17世纪,缅甸西部的帕敢(Pak Khat)出产了一种颜色更浓深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翡翠”。由于品质极佳,而且当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这样的玉石原料迅速成为了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们最钟爱的珠宝材料,并取代了祖母绿的地位。不过,因为西方人对祖母绿仍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将这两种绿色宝石混为一类,统称为“祖母绿”。 直到今天,在西方人的印象中,祖母绿依然代表着富足和美好,而在古代埃及人和亚述人眼中,它是死亡和重生的象征——或许是因为它在葬礼上被用于涂擦尸体的眼睛吧。
回到我们的正题,现在我们来谈谈翡翠手串和翡翠摆件哪个升值更快这个问题。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目前市场上出现过的最大的一颗无瑕疵的翡翠雕件是北京故宫所珍藏的“翠玉白菜”,重达668克。至于价格嘛,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就为此宝贝花了155两银子,而如果是按现在的价格来计算的话,那可就是高达上百万的人民币了!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精美的蛋面形或者苹果形的绿色宝石,其实也是由翡翠雕成的,只不过它们体积一般较小且不够圆润,所以价值也比不上“翠玉白菜”那样惊世骇俗。
当然,如果把这些小的翡翠饰物凑成一串,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体积相加,这串翡翠项链的重量和一块翡翠雕件相比孰轻孰重立见分晓。所以,用重量作为衡量标准,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吊坠>手链>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