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南上的字有哪些?

宓钰洁宓钰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古代,利用地磁原理制成的导航仪器叫做“司南”。它由一个光滑的圆形底座和镶嵌在底座正中央的指针组成,十分精巧。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在底座上用铁制成标志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之很容易地被识别;二是可以把它放到任何位置来指示方向。

为了增加稳定性,这个底座是用整块石头凿成的。它的形状有点像今天的指南针,只是外面没有包裹塑料或金属外壳。在底座的中心有一个尖锥状的钢针,这就是指针。 为了防止在运动时指针与底座相互磕碰,影响使用,就必须在下面加以保护装置,于是人们就想出了在上面放置小磁针的方法。这些小磁针被排列成六边形。它们都有自己的指向功能,但又因为磁极相同而被屏蔽了个体性,必须同时都指同一个方向才算正常。如果其中一个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那么就说明了有外来力量干扰了指针的指向,这种外力有可能来自北方,所以古人又在这里面插入了一根竖杆,上边刻写着提示文字(图一)。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最古老的司南制作于战国时期。在陕西宝鸡出土的战国铜器中就有这种仪器的模型。但此时的司南还非常粗糙,指针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弯曲的。到了汉朝,司南的制作已经颇为精致(图二)。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会发明这种简单的仪器呢? 这是一种巧合吗?不是的。这正反映了华夏文明起源的一个特点——对自然现象的观测能力。

在古代中国先民看来,世界就是被一个个区域分隔开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它独特的气候、植被、动物和人种,而每个区域的界线正是被大自然划定的。如,中国人划分南方和北方的界线不是山脉,也不是水网,而是所谓的“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把中华文明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除了这条界线和天山—祁连山—横断山区所构成的地理界线外,其他诸如长江以北和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等都属于同一文化区。

同样,天空也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一区域都以星座为主要标识。北斗七星就是北方的标志,它在夜空中所处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就像北极星一样。由于北部地区日照时间比较长,所以古人观察到,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时,太阳就从正东方升起。反之,当斗柄指向东南时,太阳就从正西方落下。他们得到了一条简单但是实用的经验规律——“斗转星移”。

有了这样一根指针,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大自然规律的总结,就逐渐产生了关于时间的概念和时间观念。于是,人们发明了计时器,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