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翡翠什么意思?

吕筱浠吕筱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这个概念可就大了去了! 硬玉、软玉、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黄龙玉…… 还有水晶、玛瑙、绿松石等等,这些在现代都统称为宝玉。 其实在古代,这些玉石品类并没有分开。比如《尚书·舜典》中就记载了,舜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璋”这种玉器。后来经过考古学者鉴定,发现这是一种灰白色的玉,学名叫做“盐源玉”。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

另外,在汉朝之前,人们把颜色透明的宝石都称为玉。所以,和现在不同,在古代人们经常用玉来形容各种颜色的宝石——红色的叫“璆琳”;蓝色的叫“琼瑰”;绿色的叫“翡琮”;紫黑色的叫“黛琥”;黄色的叫“蜜蜡”;浅色的叫“贝珠”;青色的叫“青碧”或者“青晶”;淡紫色的叫“烟紫”或“粉紫”,等等等等.... 直到唐朝,才有了“软玉”“硬玉”的说法。据说是因为当时从西域输入的玉,经丝绸之路传入国内,商人根据其特点,分成“软玉”和“硬玉”出售。

所谓的 “软玉”,特指新疆一带出产的和田玉。因为主要成份都是透闪石-阳起石矿物集合体,所以软玉又被称为“羊脂玉”。而所谓的“硬玉”,则是指缅甸出产的翡翠,由于里面有翠绿色的颜色,因此又被称作“缅甸玉”。(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明代,又出现了新的称谓。明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中记载:“玉有昆吾者,有翡翠者。”其中的“昆吾”就是“昆仑”的意思,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所在的西方仙境,也是昆仑山脉的代称。

古代的“玉”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多种矿物的复合词。而我们今天说的“翡翠”,其实在古代只是玉中的一个品种而已,并不特殊。 那么,为什么现代的“玉”统一成了一个概念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清朝。清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喜爱玉石,不仅亲自参与玉石雕刻,还下令收集所有能看到的玉石制品并收集资料,由王公大臣、匠师们一起编写了《古今图书集成·雅扇部》和《庭书·扇录》两部典籍,详细记录了当时能见到的玉石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玉”除了包含现在的“玉”外,还包括了不少有机质材料,例如象牙、竹木等。可见“玉”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缩小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