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足就种好吗?
“水足”是评价翡翠质地好坏的一个术语,不过这个“水足”不是指水头(透明度)的意思,而是指翡翠的“净度”很好。 通常来说,一块翡翠其内部是否干净、是否有杂质和脏色是非常影响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鉴定一块翡翠的净度好坏,除了要看它的表面(也就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内含物有多少)外,还要看它的内部结构(即晶体粒的排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绺裂等)。 对于内含有晶体颗粒的翡翠而言,由于它内部晶体的排列是有方向性的,而我们肉眼所见的颜色也是有限制的,因此并不可能像天然水晶那样能看到整齐的晶栅。对于绝大多数的翡翠来说,我们所见到的是纤维结构或者斑状结构,此时若里面的颜色(白色或绿色)与底子融合得很好并且没有明显的瑕疵(杂质和绺裂),那么这样的翡翠就可以称为“水足”。当然,若里面存在明显瑕疵的话则必须扣分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水足”并不代表这块翡翠就一定有水头(如玻璃种、冰种等地质地),它只是表示里面的杂质很少而已。 如果让一个新手去判断一块翡翠的水头长短,他(她)往往最容易从“水足”与否上去进行鉴定。至于如何运用相应的技巧来准确判断一块翡翠到底有没有水头,那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了。